当前位置:  论文
共有信息:    123条          /
东方水韵 ——我与木版水印的互相选择
赵佳玥
2019 .天津美术学院 / 论文
本文简单介绍了木版水印的传统面貌与当代面貌,可见木版水印的社会功能已经从实用性转为审美价值。无论是内容、材料、技法还是画面中所传达的内涵与人文精神,木版水印在新时代文化语境下已经有了更新的面貌。通过简述木版水印对我的选择,以及我对木版水印的选择这两方面。可以了解,木版水印在当代语境下更好地发展,需要寻求当代新鲜血液的注入。而作为当代的版画创作者,也应为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当代转化。
当代水印版画形式语言的探索
夏海莲
2019 .苏州大学 / 论文
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倡导新兴木刻运动在版画史上是一个分水岭,标志着现代版画创作兴起,形式语言要素在版画家的创作实践中不断变换,形成了当代水印版画的新格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至今已呈现出新的面貌,水印版画作为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在当代语境下也处于转型发展的阶段。本文通过搜集资料、举例分析、实践总结的方法,对水印版画的发展进行阐述,从本体语言元素入手分析画面形式语言的特点和当代水印版画形式语言的表现,随着社会的发展,版画家的思维观念的转变也给水印版画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开始探寻真实的内心世界,结合个人审美意
水印木刻版画语言的中国属性研究
连卓奇
2019 .西南民族大学 / 论文
中国水印木刻版画是发源于中国本土的古老版画种类,在中国有至少1000多年的历史,在新的时期对其进行研究继承具有深远的意义。中国现代版画版种从30年代只有单一木版版画发展到了现在的铜版、丝网、石版、数码版、PS版等等一些版画种类,并且随着科技社会的发展会有更多的版种诞生。这极大地丰富了版画的制作手段和表现语言,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当然西方文化中好的因素是我们应该吸收借鉴的也很好的融合到了中国“主流文化”之中,但缺乏文化价值、精神内涵的版画作品也非常多。这一因素也导致一些版画作品缺
现代水印版画印法研究
郭军
2019 .中央美术学院 / 论文
水印木刻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而现代水印版画基本上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兴起,受不同时间、地域、社会背景、科技发展等因素的影响,现代水印版画的表现形式和印刷技法也更为丰富多元化。本文首先将现代水印版画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五六十年代现代水印版画的发端、八十年代现代水印版画的繁荣和两千年之后水印版画的发展,对每一阶段所处的社会背景、地域环境等因素以及代表性艺术家进行概述。其次,在现代水印版画的发展脉络中将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印法结合艺术家作品进行分析归纳,综上研究发现,这类水印版画的制作基本上带有从绘稿到分
现代科技发展对木版画的影响
吴云扬
2019 .苏州大学 / 论文
木版画起源极早,但受到科技的制约前期发展缓慢。由于西方工业革命与科技的发展,传统木版画在十九世纪上半叶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现代木版画初露头角,并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乘风而起。新材料、新技术、新观念都对木版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现代木版画不断的吸收着科技发展下的新产物,以一种蜕变的姿态出现在了公众的视野中。由此可见科技在木版画的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着眼于木版画本身,通过查阅资料、举例分析、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从木版画的最初出发,通过不同的时代背景,分析科技发展带给木版画的产物和技术更新带来
版画创作思维的拓展与启迪
吕梁册
2019 .鲁迅美术学院 / 论文
版画有别于其他绘画形式的特点在于版画具有间接性的特点,必须通过印刷产生版画艺术作品,这种强烈的物性特点,使得版画家更关心版画本体技术的探讨。而对直接影响这些技术方式千差万别的思维避而不谈,实际上由对版画这种独特物性特点、艺术媒介掌握背后隐匿的艺术家创作思维与方法才是更具有价值的,也是版画能为艺术创作带来独特魅力的所在,对版画创作思维的探讨,将引导我们探寻作为传统的版画创作中视觉语言更多的可能性。本文就版画的创作思维进行论述,概括的阐述了版画创作思维的特征与内容,通过对版画的外拓与内省进行分析,论证了版画创
版画创作与教学研究
王珊
2018 .黑龙江北方文艺出版社 / 论文
论水印版画创作中的技法与情感表达
李辽川
2018 .沈阳师范大学 / 论文
本文通过分析水印版画中的技法与情感,从而进行研究它们两者之间所表达出的关系,以及在水印版画创作中的重要性。文章中表明了水印版画的创作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技法是创作者情感表达的前提和基础,是达到终极艺术的重要途径。水印版画技法和情感的表达在整个创作的过程中需要相互补充和融合,如果水印版画创作者在创作中缺乏对作品的情感表达,那么整个作品的画面将变得空洞和乏味。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这些事物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情感表现,只要我们用心的对待和感受我们周围的事物,从始至终都是为了通过技法使情感可以成为人们用
我的版画创作思考
张向颖
2018 .天津美术学院 / 论文
水印版画是中国版画的重要门类,具较强的中国文化艺术视觉形态。水印木刻包含饾版水印和现代水印,现代水印是其现代的产物。论文围绕“版画创作”这一主题,从版画的创作理论与研究及技术探索与实践的方向为主阐述水印木刻版画。从水印木刻版画创作形式与内容到版画创作的拓展创新,再到个人情感表达的过程,来思考水印木刻版画创作。在论文内容上,通过对水印木刻版画作品的解析,对探索中国传统绘画的形态感知与观念认知,突破人们对中国传统绘画图式观念,以及传统绘画与水印木刻之间的融合,以此赋予它新的意义是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
色彩的表现性语言在水印版画中的运用探索
刘思杞
2018 .中国美术学院 / 论文
在艺术发展中,雕版水印在中国有着上千年的演变历史,是从传统中孕育出来的艺术表现形式。色彩的表现语言经过了传统木版水印到现代木版水印的发展历程,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有新的变化。立足于水印本体语言,发扬并发展不同于其他艺术的优势,当今水印版画所呈现出的对于其他艺术形式的兼容性,并借鉴、吸收和融合到再创作中,从而提高水印版画艺术语言的表现力。水印版画具有独特中国传统审美特性,在保持独特的中国传统风格的同时,探索水印版画中的色彩和表现性语言的多元化,突出表现艺术家对强化个性色彩的自觉—自由性和表现性语言的艺术个性
版画“民族化”观念重审
蔡承志
2018 .中国美术学院 / 论文
本文通过对版画“民族化”观念的“重审”,在历史视域中探究这一命题在二十世纪不同时期的表现及生成原因,追问版画“民族化”观念存在的局限性及在今天所具有的意义,通过“重审”开启一种本土版画精神与创作路向重建的可能性,进而指导我们——当然首先是我个人的——创作实践。本文主要采用图像研究、文献分析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同时强调一种批判意识。本文的第一部分主要梳理版画“民族化”观念在二十世纪不同阶段的表现及影响,主要从考察艺术作品与艺术事件入手,重点研究在不同历史时期由该观念引起的版画图像、图式的变化以及引发
浅谈平面化造型在版画中的应用
刘美惠
2018 .中国美术学院 / 论文
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影响着人们在各种社会中的各类实践活动,甚至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消费观和审美观。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一代,为了缓解快节奏生活方式的压力,在审美上更青睐于简洁的“平面化”风格。另一方面,在绘画艺术中,东方的绘画艺术注重写意,不注重写真,造型和构图不受透视法则的束缚。因此,平面化的造型风格就成为东方绘画艺术的特点之一,而水印木刻版画,作为版画艺术中最能体现中国传统东方审美的一种版画创作方法,似乎越来越受欢迎而普遍起来,有鉴于此我想尝试水印木刻结合当代流行的平面化造型方式,来进行
中国当代木刻套色研究与我的创作
陈思瑾
2018 .中国美术学院 / 论文
创作版画经历新兴木刻运动后,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逐渐成熟,套色木刻在这一时期得到更好的发展,版画家们饱含情感的创作以歌颂祖国和人民美好生活为题材的套色木刻作品。但受限于物质条件,有的版画作品制作和工具材料的使用不够讲究,而使作品看起来制作不够精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文化交流和传播的深入,中国版画家感受到国内外版画制作的差异,开始寻求技术上的探索,使作品制作更精良。但随着过于追求技术的精良性而使一些作品缺少了内容和情感的丰沛,变成为了技术而技术。套色木刻的色彩艺术语言都发生了转变,通过研究学习,我做出一些
紫竹斋小史
马灵珠
2018 .中国美术学院 / 论文
“紫竹斋”是存在于中国美术学院之中的传统水印版画机构,作为当代艺术高校之中存续着传统的木版水印技艺的唯一实体,它依托于中国美术学院这一学术共同体,担负着高校之中保护传统木版水印技艺的责任。同时,它作为中国传统版画艺术的活体,亦是中国传统版画研究的最高点,对紫竹斋这个典型性的个案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在对口述、手稿、档案材料进行收集与整理之后,梳理了紫竹斋的发展历史。全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探究木版水印技艺的历史文化渊源,现代意义上的“木版水印”虽与古代雕版印刷术和彩色饾版套印术不是同一个
论玄色观念影响下的版画创作
龚源
2018 .华中师范大学 / 论文
本文将通过梳理研究玄色的起源,明确其深厚独特的文化内涵。尝试从文化观念的角度切入,以玄色为主线,深化对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理解,并结合版画创作的自身特性,用玄色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去分析国内外版画作品,解析这些版画作品中的色彩。尝试论证版画创作也与中国传统水墨艺术一样,能与玄色的色彩观念高度契合,版画色彩也能体现玄色的色彩观念,诠释玄色的文化内涵,承载玄色的审美意蕴。通过分析版画作品,总结出版画创作如何与玄色的审美相契合的标准和条件,包括版画的构图、刀法的讲究、版画所表现的题材和物象、画面色调、版画上色方式
木本水源—论水印版画的韵味之美 ——以我的作品为例
唐思雨
2018 . 贵州大学 / 论文
东方文化如果以黄河、长江所蕴育中华文明为脉络的话,博大绵延、生生不息可看作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之所在,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所在。东方文化的脉络和传承,就是用中国图形到文字演变进化而记录表现的,它的写实、写意和创造是采用毛笔、木板以及水来得以实现。所以说,最能反映东方哲学思想的雕版印刷就是最具有独特的、重要的东方韵味的,它不仅仅体现出丰厚的底蕴、诗性的智慧,同时大幅提升了广众的审美和深入的沉思,从而引申进入深刻的探讨和研究。水印版画的韵味在于它的手工制造,这一点有着机械不可替代的优势。时至今日,雕版印刷不仅
123 . 5 / 8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