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印木刻的写意性探究与实践——以《若水》创作为例
廖雅芝 .广西艺术学院 . 2023
摘要:
文化因其本身魅力传承千年,延续万代。在唐代张彦远所说的“书画同体而未分”这一时期,图像可以充当文字的功能,目的在于表达心中之意。文字的出现让人们得以畅所欲言,可总有词不达意、言不尽意的时候,于是便再次返回绘画领域,通过画面表达不可言说之意。正如北宋欧阳修所言“古画画意不画形”,这预示着“写意”的诞生。在深远的中国古代画论中,追溯写意的成因源于宗炳提出的“畅神”,而“畅神”这一古老的追求,在如今不少的水印木刻作品中依旧存在。水印木刻的形成实际上同“写意”一样,均为画者反映客观世界,表达主观情感孕育而生,并且水印木刻同时兼备写意性,其承袭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审美精神,在画面形式上采用高度概括的手法,在墨色语言中按照主观情感随心赋彩,在主体感知层面遵从内心情感的抒发,由工入逸,无功利、无目的地作画。而在对“自然”的追求上,水印木刻则具有与生俱来的自然趣味,其以自身的魅力将在未来行远自迩。
导师:李翔
机构:广西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