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巨川雅集预告|在传统和未来之际
陈琦工作室 .ArtChenqi . 2020/6/29

编者按:

“巨川雅集”第一回 | 今天我们为什么重提水印

论坛发起:陈琦

论坛支持:段少锋、王霖、陈琦工作室

开讲时间:2020年6月30日19:00

论坛地点:腾讯会议室 ID140 489 393

 巨川雅集 · 缘起:

今天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自觉使得越来越多的艺术实践者、研究者关注到我们自身的文化资源,并从中汲取所需要的养分,对于传统的认知和转化形成了普遍共识;其次,全球化潮流中,我们的文化在对外交流中究竟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世界中,而中国文化传统给出了新答案;第三,从大众文化层面来讲,回到自身传统也体现出一种趋势,无论是东方美学还是国学这样的潮流显然一种尝试文化自觉的方式。由于以上原因,于是水印木刻连接中国传统与现在,甚至于探索未来的时机已然成熟;第四,今天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图像技术的发展为我们讨论当代水印版画增加了新的语境,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具体来说,活动发起人陈琦老师近些年的在水印版画艺术实践、理论研究和艺术教育方面卓有建树,为雅集的产生与以及后续的讨论奠定了基础。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学体系建设在王华祥老师的带领下趋于完善,陈琦老师也将受邀主持版画系第一工作室的教学,而一工的教学聚焦于当代水印版画,这对于水印木刻教育提供了大的发展机遇。
基于以上渊源,陈琦老师发起了“巨川雅集”。


  巨川雅集 · 释义:

“巨川雅集”源于中国的山水精神,《论语·雍也篇》写道:“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讲的是智慧的人乐于像水一样,仁义的人乐于像山一样,智慧的人懂得变通,仁义的人心境平和。山水的关系预示着中国传统的过去,山、水、人的关系又是天人合一的关系,这一朴素的中国哲学思想预示着“巨川雅集”的中国基因。其中“巨川”源于《程氏墨苑》中《巨川舟楫》图,在这幅画中山,水,船,人的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极具中国传统绘画的范式,这一图片见于《中国水印木刻的观念与技术》书中的第101页。此外“雅集”也具有中国自身文化的特点,“巨川雅集”这一名称恰恰代表的是一种中国态度。

  本期雅集介绍

这是陈琦先生发起的“巨川雅集”的第一次活动,本次雅集邀请嘉宾与青年艺术家就“今天我们为什么重提水印”展开陈述和对话,围绕着这议题一方面探讨当代水印木刻所处的现状,另一方面尝试畅想水印木刻在整个艺术生态中的未来,“今天我们为什么重提水印”不仅仅是今天的水印木刻艺术家需要思考的问题,水印木刻背后的中国文化精神以及诸多未来的可能性让我们在今天重提水印变得有意义,事实上,水印一直在我们的文化土壤中生根,作为中国文化的基因在中国艺术的血液中流淌,重提水印实际上是探讨中国传统文化极其精神在今天以及未来如何转化,以及它的可能性是什么。

论坛发起:陈琦
论坛主持:段少锋
论坛组织:王霖
主办:陈琦工作室
媒体:Art陈琦微信订阅号
 
特邀嘉宾:
王华祥(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副院长,版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方利民(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绘画学院书记,副院长,教授)
陈琦(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特邀评论:
冯石(四川美术馆策展人)
 
青年嘉宾:
陈小凤 :青年艺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侯炜国:青年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在读。
梁业健:青年艺术家,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专业教师。
连卓奇:青年艺术家,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教研室主任。
游宇:青年艺术家,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师。
 
青年嘉宾交流主题:
陈小凤《我的水印观》
侯炜国《从中国艺术精神看重提水印版画》
梁业健《水印版画的技术流变与开放式发展》
连卓奇《水印之迹—水印木刻个人创作谈》
游宇《界:一次关于文化距离的思考》
 

6月30日晚19:00
腾讯会议室ID 140 489 393
敬请关注“巨川雅集”第一回的讨论!

本文系 ArtChenqi 内容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
相关信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