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水印木刻青年计划”筹备两年,期间得到多位老师、同仁的帮助与支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首届展览于 2021年6月26日在亚洲艺术中心(北京)顺利启幕!本计划为期十年,将持续为中国水印木刻的发展助力,如此长远的计划离不开充分的学术支撑,苏新平教授、曹意强教授和齐凤阁教授作为本计划的学术顾问,从不同角度对水印木刻的现实意义、历史纵深和理论高度进行了有力阐释,从而为计划注入了当代价值、历史厚度和未来视野,也正是有了他们的支持,使计划得以储备更多持久前进的动力。

文:苏新平
中国文化艺术的传统如何在今天的时代语境中进行活化和传承一直以来是文化艺术界面对的命题,每一代艺术家都有人围绕着这一命题推进自己的艺术创作和研究工作,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今天的青年艺术家延续传统的活化与创新创造了新的时代背景,中国水印木刻版画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水印木刻版画伴随历史进程形成了自身丰厚的传统,同时今天的水印木刻版画在技术与观念两个层面形成了现代水印木刻,正是水印木刻版画身处传统与当代交汇处,这一特殊时期使得对于水印木刻的推广和研究显得尤为必要,那么谁来继承和创新?显然青年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他们的工作不仅仅面向过去,也指向未来,而青年艺术家所聚集的学院成为承担这一重任的文化前沿和阵地。
图6 展览现场
“中国水印木刻青年计划”正是基于传承和创新所发起的公益艺术计划,这个项目也得到了中央美术学院教育发展基金的支持,计划第一回的年度展以水印木刻版画教育领域的青年教师作为展览艺术家主体,呈现了他们创作成果的同时,也意在引发艺术界和学术界对于水印木刻版画教育的关注,这也是这次展览与以往展览不同的地方,首先青年既是艺术家身份,另外来讲他们也是中国美术教育的参与者,这种双重属性使得“中国水印木刻青年计划”可以集中除了讨论水印木刻创作之外的教学问题,教学是学院精神传承的方式,教学也关联到艺术史的发展和生成,作为教师的青年人是传统活化和创新的力量,也是学院精神薪火相传的传人,“中国水印木刻青年计划”第一回展览聚焦点体现出计划的文化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也是通过“第四代”这一群体的讨论引发出对于中国水印木刻几代人努力的梳理,展览之外的讨论和知识生产在我看来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艺术的交流和展示构成了这一计划丰富的层次。
图7 展览现场
中国传统的继承和创新是任重道远的历程,水印木刻版画的未来同样如此,这些建设性的工作离不开各界的支持:成熟的并且有文化情怀的艺术家对于青年艺术家的提携和帮助,离不开学院的支持,学院作为青年艺术家成长的摇篮具有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色彩,也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支持,正如亚洲艺术中心对于展览的支持。
最后,由衷的希望“中国水印木刻青年”计划能成功的实现学术目的和创作交流的目的,在推动中国水印木刻版画发展的历程中贡献出力量,同时在未来“中国青年水印木刻计划”能够持续举办下去,成为水印木刻青年艺术家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助力。
苏新平
Su Xinping
苏新平,1960年生于内蒙古集宁市,1977年入部队服兵役,1983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毕业后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任教。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得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主任。
主要个展:
2019:苏新平:万物是凝固的,苏州博物馆,苏州,中国;苏新平,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7:虚构的真实:苏新平作品展,合美术馆,武汉,中国
2016:地平线:苏新平作品展,会空间,北京,中国
2015:有仪式的风景:苏新平作品展,广东美术馆&风眠艺术空间,广州,中国;苏新平:我是这样一路走来,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中国
2014:苏新平:从超现实主义到自动主义,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沈阳,中国
2013:独步行峰—苏新平作品展,美仑美术馆,长沙,中国;悬而未决—苏新平作品,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悬而未决—苏新平作品,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中国
2009:北京风景,美国亚洲文化学院,华盛顿,美国
2008:干杯—苏新平作品(2005-2008),何香凝美术馆,深圳,中国;干杯,Dolores De Sierra画廊,马德里,西班牙
2005:苏新平肖像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1997:苏新平,当代中国画廊,伦敦,英国
1991:苏新平版画展,上海美术馆,上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