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苑开心 | 我是绘画的烟民
.Art陈琦 . 2024/11/17

编者按:

“错版”是苑开心在创作中思考的一个关键词,公众号曾经也有一篇讨论“错位”的文章,提到了类似的问题,我觉得都很有意思。世上任何事物都没有绝对性,相对性和不确定性也许是事物最基本特质。由版画创作中对版的“错位”行为引发对于事物本质的思考有其积极意义的一面,它能让我们转换视角从不同角度去看待同一个问题。对与错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 今天,我想提出另一个问题:我们同样需要思考什么是“精准”?是严丝合缝套版的精准?还是层层叠色晕染的精准?王国维给了我们一个可以推敲和思考的例子,分享给大家: “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 “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创作心境与探索:《物集》系列的思考
1、创作起源与氛围的构建

2023年冬天,我开始构思毕业创作,但在早期的草图阶段,创作的主题始终模糊不清。当时我满脑子都是要创作一件优秀作品的想法,我不断地在传统与当代、具象与抽象等概念中徘徊,却不知如何下手。正当思维寻找不到方向时,一个平静的下午,我正看着一本画册,耳边播放着姜文导演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插曲。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我的桌子上,桌上摆放着一些日常杂物。那一瞬间,这些物品与音乐在我内心中产生了共鸣,调动出了我内心对这些平凡物的赞美之情。这些物是那么的平凡,却在那一瞬间附着了我内心深处的情感。


图1《物集—红色电话机》 水印木刻 100x70cm 2024年

自那之后,绘画变得像吸烟一样让我上瘾。我形容自己成为了绘画的“烟民”,因为创作带给我的是一种极大的舒适感。就像吸烟一样,绘画创作不再是为了取悦他人,也不必追求技术的完美,绘画创作本身成了一种为了满足自我、追求愉悦的行为。我逐渐在这种放松的状态下真实地展现自我。《物集》系列正是我借生活中的这些平凡物进行的隐喻式的描述,并在充满了真诚与自我表达的作品中不断审视自己,我逐渐清晰地了解了自己的创作方向和思路。《物集》系列的概念就这样诞生了。在《物集》的创作过程中,绘画不再仅仅是技术的追求,而是一种愉悦的体验和情感的抒发。艺术和生活一样,都是为了取悦自己和他人,而不是为了追求完美和精确。我希望通过减少画面中的“负担”,让观者能够轻松地感受到画作所传达的情感。通过《物集》系列的创作,我不仅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更加深了对自我的理解。我相信,只有通过轻松、真实的创作状态,才能在艺术中找到持久的动力与快乐。

2、错版趣味性与版画的独特性
在《物集》系列的创作过程中,我采用了饾版印刷的方式,并有意引入了“错版”的概念。这种技术性失误常常出现在套色印刷中,虽然是一种“错误”,但它却成为了版画独有的语言特质之一。由此,我意识到版画的错版并非简单的失误,而是一种可供创作者有意识利用的艺术手法,通过巧妙地处理这种失误,可以在作品中增添独特的趣味性。


图2《物集—苹果》 水印木刻 60x45cm 2024年

图3 雕版过程

错版的趣味性在于其不完美。观者可以通过错版看见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思维痕迹,感受到手工创作的真实性和随机性,这种“错误”反而赋予作品更强的亲和力。错版也可以让观者感觉到一种纯粹和自然的情感表达。错版的存在让版画脱离了完美无瑕的艺术追求,反而通过不完美展现出一种更加朴素、直接的情感。它让作品看起来更有“人味”,这种人性化的特点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模拟的。这种独特的“版画语言”通过错版显得尤为鲜明,成为一种辨识度极高的艺术表现手法。错版不仅是一种版画创作中的技术现象,更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它带来了作品的趣味性和亲和力,通过不完美展示了创作过程中的偶然性和真实感。同时,错版的引入也加强了版画语言的独特性,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通过对错版的巧妙运用,观者能够与创作者产生更深的情感连接,感受到一种质朴、直接的情感表达。

3、作品中艺术与生活的思考
《物集—仁科的纸卷》
在印刷的过程中是非常难的,因为之前做油印比较多,所以后来做水印木刻的过程并不是很顺利,由于技术方面的不足,印刷的时候经常出现失误的情况,所以工作初期效率是比较低的,颜料的浓淡,木板和宣纸的湿度,印刷时按压的力度,以及干湿后的色差变化等,对于我来说都是非常难的课题,

图4《物集—仁科的纸卷》 水印木刻 100x80cm 2024年

图5《物集—仁科的纸卷》中的部分颜色


这幅《物集—仁科的纸卷》是我开始印的第一张作品,我采用的是饾版的形式,每一版都刻意的夸张我的刀痕尽量让每一版的形状看起来都有一种非常强的刀刻感同时也使得这张版画不可能不错版,这样便会产生一种笨拙的画面效果。印制这张版画的时候对我来说最难的其实是颜色干湿变化的问题,水印木刻的颜色在纸张干燥的时候和湿润的时候呈现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在纸张湿润的时候,颜色往往会比干燥之后的效果要更加的浓郁,且强烈,你在版画中对于色彩的控制要求也是极为高的,由于版画的艺术形式的限制,版画的色彩并不善于像油画或其他艺术形式那样进行非常多样和丰富的色彩体现,而是要求对色彩的概括,且颜色色调要和谐,以及对印刷颜料物质特性的掌握,所以对于我这个水印木刻的初学者来说,控制颜色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这张画我一共套印了15种不同的颜色,并且我设想这15种颜色的色差不能太大,大的色彩关系要统一和谐,不能出现花的问题,所以微妙的色彩变化,对于印刷技术的要求便更高了,刚开始印刷的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干湿色差会如此之大,所以第一批印刷的结果都非常不尽人意,与我实际要求的色彩相差甚远,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我逐渐的可以使颜色接近我想要的色彩了对如何控制干湿后的颜色差异相较之前也更加的熟练了。来经过了半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印出了一张我较为满意的作品,在此期间我也经常询问老师如何解决色差问题和颜色晕染的问题,以及对木纹的印制等问题,老师也是非常耐心的教授我这些知识,这也使得对我后来作品的制作打开了明灯。

图6 《物集—余白》 水印木刻 100x70cm 2024年

这幅作品相对我之前的作品中,我更强调了木纹的表现,随着不断地印刷,我逐渐的观察到了每个木板都有自己独特的纹理,且都非常的美丽有的甚至像一幅山水画能够给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其木纹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这张作品的设想和之前的作品也都有共同之处,就是在刻制每一块板的时候都没有按照既定的草图的样式去刻板,而是主动的让每一块板都有偏差。继续保留错版的效果,书籍中的文字,我选择性的保留了一部分,而另一部分便以抽象的形状的形式去表现这样变可以使画中的画味更浓一些, 在颜色上整张画面处于偏红的色调里,我将书籍和背景的颜色进行了微弱的区分整体的颜色都是趋于红色,或者说肉色的颜色范围之内,使他们两个相对于玩具飞机的纯度较高绿色来说是处于靠后的位置,这样变可以使玩具飞机在视觉的层面上更为的突出,从构图上来说,作品中的主体偏于居中的位置以木纹的方式进行留白的处理,这就这样也就营造出了一种玩具飞机凌驾于书籍之上的艺术效果,当一架玩具飞机和艺术的书籍放在一起却打败了艺术的书籍的时候,想想也是一件颇为有意思的事情。

玩具飞机象征着我们的生活,艺术真的的比生活更重要吗?我认为不,生活是凌驾于艺术之上,艺术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在艺术面前,我们不应该成为艺术的奴隶,而应该是学会利用艺术,只有对艺术去魅了才能让艺术放低姿态坐下来与我们平等的交流,在这种平等的交流中,我们和艺术会相互的滋养,相互的成就。以吸烟的心态面对绘画面对创作,这也是我《物集》系列作品中想表达的。

图7 《物集—口琴》水印木刻 60x45cm 2024年

图8 《物集—放草莓的盘子》水印木刻 60x45cm 2024年

图9《物集—袜子》 水印木刻 60x45cm 2024年


整个《物集》系列作品以七件不同的水印木刻版画作品为一个整体,以不同的物品为主题表达了个人真挚的情感,整个作品借以木刻版画中独特的刀痕表现力与错版的形式结合,增强作品了的情感表现力。错版的形式贯穿了整幅作品。在当下AI发展迅速的时代下,准确,已经不再是艺术作品最具魅力的表现方式了,反而错误却将人类与AI区分开来,机器是不会犯错的,但唯有人类是可以犯错的所以以这种故意错误的形式来进行艺术表达。我认为在我的作品中可以增强我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情感张力。

图10 作品局部

图11 作品局部

图12 作品局部


在此系列作品中,我避免了以复制原画为目的的方式进行版画创作。因为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复制性不再是版画的独特语言,只要技术手段足够好,油画也是可以进行复制的,所以我采用了错版和水印木刻相结合的形式来避免对草图的复制。版画的制版到印刷的过程中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以及每一块木头都有其独特的纹理,所以这些都是与传统的直接绘画区分开的版画的独特的魅力。所以在我的作品中版画不再是一种复制性的手段。而是我与我脑海中所写的画面沟通的中间媒介。以版这个物质为桥梁,我与我的画面进行对话和相互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版仿佛具有了其独立的生命,而不再是艺术家的附庸。以这样一种方式和心态进行创作。艺术作品会有着惊人的情感张力和作为艺术品的真实感。从而也避免了以复制为目的的版画的单调与乏味。


图13 于“不同·艺术后浪”五大美院优秀作品展现场
图14于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现场


《物集》系列作品体现了我在创作中的探索与对艺术本质的思考。灵感源于生活中平凡的物件,我通过这些物品来表达情感,反映出创作过程中的真实与舒适,而不是刻意追求完美与技术。

作品中引入的“错版”概念,打破了传统艺术对完美的追求,通过这种独特的版画语言展示了创作中的偶然性和亲和力,拉近了观者与艺术的距离。这种不完美使作品更具趣味性,也强化了情感表达的真实性。作品中水印木刻技术的运用,通过对木纹和色差的掌握,我提升了作品的表现力,让画面更具自然感和力量感。《物集》系列不仅是我的艺术探索,更是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反思。艺术应源于生活,通过真实与质朴的表达,与生活保持平等对话。

 

 

 


苑开心
Yuan Kaixin

2002年生于天津,

2024年本科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版画系,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近期展览

“不同·艺术后浪“五大美院优秀毕业作品展。

本文系 Art陈琦 内容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
相关信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