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培训感悟 | 水印木刻的高校教学普及——从赣江至长江(涂光璨)
.江西省美术馆资讯 . 2022/11/13

编者按:

水印木刻、传统拓印技艺历经千年的技艺演变,为后人留下了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现代水印木刻艺术家的创作方向及艺术语言,在不同时代背景影响下展现出多元迸发的趋势。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位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背景的艺术家们,在秉持着“传古而不拟古”的学习创作初衷,在南昌炎热的七月进行了一个月的集中培训,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现邀请四位学员,他们分别代表青年艺术家、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江西本土艺术家,以不同身份角度对此次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加以总结,与大家共勉之。

——王海迪

                                                            

 


高校教师代表

涂光璨

1980年出生于湖北荆州,200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任教于长江大学,版画方向教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纵有千般不舍,然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七月的南昌弥足珍贵,在江西师范大学的校园里,留下了我们版画培训的美好瞬间,记录了我们孜孜以求、全力以赴追逐水印版画创作梦想的难忘时光,也承载了我们朝夕相处的深情厚谊。这里有学习中相互启发的开怀,有遇到困难时相互帮扶的感动,也有离别前把盏祝福的不舍。于我而言,也圆了多年的水印版画梦,留下了一份珍贵的记忆。

 

 

合影留念

 

集中培训期间,每一位老师倾心付出,让我们从理论到实践,从版画史的梳理到艺术观念的表达,以及技法材料运用等各方面都深感受益匪浅。我对水印版画的认识和感受也随着课程的不断推进渐渐地发生改变。在参加国家艺术基金以前,我主要是从事铜版画和油印木版画创作,水印版画最初吸引我的是它独特的水木韵味,以及如梦似幻的晕染效果。和很多跨界学水印的学员一样,起初我也是希望通过水印版画,拓展驾驭水性材料的能力,多掌握一门绘画语言。在听了程国亮老师《古代水印木刻概述》专题讲座,以及齐凤阁先生《现代版画发展》专题讲座后,我对中国版画从古至今的存续脉络有了较清晰的了解。逐渐明白,版画创作需要有宏观的艺术视野,需要在我们的头脑中不断去构建和完善中国版画的坐标体系,知道渊源以及彼此的关联。

 

培训现场

 

放眼当下,版画创作语境多元化,需要具备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带着明确文化身份认定的意识,去不断挖掘创作深度。由此,我的创作方向由最初确定的徽州民居转向了对家乡湖北楚文化的思考。楚文化不仅是一种地域文化,同时也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楚文化的典型形象和文化线索进行比对之后,发现青铜器编钟既是楚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青铜乐器的代表,青铜编钟不仅有极强的视觉美感,独特的文化识别性,其一钟双音更是一绝,堪称中国古代乐器的黑科技,即便是现代技术也很难复制。编钟形象中蕴含的中国礼乐文化,更是充分彰显了对中国文化身份的认定。

 

涂光璨作品思路

 

此次学习中,陈琦先生《我为什么做水印——二十四驿》的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多次提到 “在版画所有的版种中,只有水印木刻是中国人发明的。在世界版画艺术图谱中,形成了以铜版、石版、油印木刻为主的西方版画艺术语言样式和以中国水印木刻为代表的东方版画语言样式。” 可见,水印木刻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属性在中国版画版种方面的先天优势,做水印木刻创作既是一种对版画本土立场的行动支持,也是一种对民族文化基因和历史源流线索的继承和延续方式。自2020年在中国美术学院工坊课上第一次见到先生授课,这次再见先生,依然能够感受到他饱满的教学热情和充足的讲座备课。先生如一位不知疲倦的布道者,教授中国水印之学的精神令人钦佩,点亮了我心中的水印之光,也将中国水印版画文化的种子植入了我的内心。

 

 

陈琦授课现场、涂光璨与陈琦合影

 

如今,我虽然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但是培训中的所学、所感、所悟,已然如种子般在心里不断生长发芽。其实在南昌开始,一个以水印版画为主线的教学改革方案已经悄然在心里开始沉淀和滋长,经过回家后进一步的思考和酝酿,工作的目的、意义和路径就此变得清晰起来。通过对长江大学版画专业历史的梳理,更为合理地规划了专业特色发展的路径,要整合有限的教育资源抓大放小,确定打造以木版画尤其是水印木刻作为主要教学重点和办学特色。

 

涂光璨结合项目培训内容在长江大学教学

 

结合现实情况,进一步精简优化铜版及丝网版课程所占比重,制定围绕水性绘画与版画工作室、油性绘画与版画工作室双线进行主攻建设的构架,提倡荆楚文化融入当代版画语言为创作主旨,鼓励多元表现。其中我负责的水性绘画与版画工作室还为本硕学生规划了“五进五出”的培养理念:1.从水彩进,从版画出;2.从具象进,从表现出;3.从绘画进,从文化出;4.从传统进,从当代出;5.从文艺进,从哲学出,所有课程的内容围绕“五进五出”的理念开展。在我教授的所有课程中开始全面启用水性材料与水性技法,定期在课堂中与学生分享此次培训项目的相关讲座,以及最新的水性绘画和水印版画资讯。将此次国家艺术基金学到的水印、拓印、彩拓、水印综合技法,融进长江大学版画教学之中。目前处于进行中的教学实践,是大力扶持研究生及骨干本科生轮换主持开设水印版画相关工坊课程,让学生不仅作为一个受教者的角色,也提前体验传道者的使命与责任,以及带来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从而培养学生自觉传播中国水印版画文化及技艺的意识与技能,尽早让从培训项目带回来的水印版画之种,在荆楚大地之上落地生根,开枝散叶。这是我作为高校版画教师对中国水印版画使命与责任的一种践行,也是我对这次培训项目所有老师倾心付出,殷切期望所能做的一点自觉于心的现实回馈。

 

 

涂光璨展厅作品

 

 

 


特别提示

根据南昌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最新要求,为有效控制和降低疫情传播风险,请广大观众朋友们严格落实“一扫一测三查验”,即测体温、扫“场所码”、查验健康码、行程码、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全程佩戴口罩。

 

编   辑:江常嵩
初   审:谢侃如
审   核:吴   平

本文系 江西省美术馆资讯 内容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
相关信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