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中央美术学院的百年一刻|陈琦《美院之春》
陈琦 .Art 陈琦 . 2021/12/18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刚举办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谈到:“要识才、爱才、敬才、用才,引导青年文艺工作者守正道、走大道,鼓励他们多创新、出精品,支持他们挑大梁、当主角,让当代中国文学家、艺术家像泉水一样奔涌而出,让中国文艺的天空更加群星灿烂”。

中国水印木刻青年计划便是一个推动青年人艺术创作和学术生态建设的公益项目,由陈琦老师发起,中央美术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支持。陈琦老师每年创作一件作品义卖,今年便是这件《美院之春》。从最早听陈琦老师谈及创作想法,到看见创作草图,再到繁琐精微的制作过程,最终《美院之春》这件作品出现在眼前,可以说这件作品贯穿了2021年我视觉记忆的一部分。美院和春天在我心中都是美好的意象,春之希望不言而喻,而美院的历程更是伴随着一代代人的青春和梦想,人间因为春而常为新,美术学院伴随着一代人来一代人走而常为新。

在即将过去的2021年陈琦老师做了很多与青年和美术学院有关系的事情,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中国水印木刻青年计划,这也恰恰是《美院之春》创作起源,2021年度的《美院之春》与2019年度的《华枝满天》,2020年度的《早春》遥相呼应,这个持续十年的公益创作将用来支持青年水印木刻创作事业,2020年度的中国水印木刻青年计划年度展“第四代:图像与媒介”因此得以实施。

这个公益项目在公益之外变成了一种回望和展望,恰如2019年陈琦老师的个展“别故与共生”,这一展览主题2019年之后看来仿佛是一个预言。《美院之春》意味着中国水印木刻青年计划一个全新的开始,每位参与这一公益计划的朋友,你们不仅仅是一件作品的收藏者,是一个艺术生态共建的参与者。同时我们也期待越来越多的朋友能关注、支持、传播、参与到青年艺术公益事业!

《美院之春》 水印木刻 67cm×53cm 2021
陈琦为2021年度中国水印木刻青年公益计划创作

 

 

美院之春

文:陈琦

2021年度为中国水印木刻青年公益计划创作的《美院之春》水印木刻作品,画面是我最熟悉不过的场景。那是我在中央美术学院北区14号楼三层研究生院办公室从窗口眺望南校区的景观。每到工作日,早上进办公室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开窗通风,顺便欣赏一下窗外的风景。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八十米通道(南北两个校区之间的绿化带)上的草坪由绿变黄,其间高大的水杉、白杨、银杏枝叶树冠由繁茂至枯零,始而复周。林间小径上,或三两学生漫步,或放学后嘻闹奔跑的孩童。

 

图1 从美院14号楼我的办公室窗户看美院,陈琦,摄

 

画中几幢灰楼,都是美院地标性建筑。左侧是一号行政办公楼,学校机关各职能办公室大多集中在此,我在那个楼的207和209会议室参加过很多重要工作会议。画面右侧是图书馆,其标志是那线条简洁高耸入云的钟楼,它也是吴良镛先生设计美院建筑群中最高的天际线顶点。一号楼和图书馆二楼之间有连廊贯通,连廊下方是北校区通往南校区必经的主干道,因此横亘在主干道上连廊的外墙面自然成为美院最醒目的户外媒体之一,每当学校有重大的活动或展览都可从这面墙上巨幅招贴读到相关信息。但自2018年美院百年校庆主视觉海报悬挂在连廊墙上后,至今没有替换。既蕴含着学校“百年辉煌“的历史,又对每天来往的美院人发问:在下个新百年,美院能为国家,为这个民族做出怎样的文化贡献?

还记得2018年4月1号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日喜庆景色,那天学校像过盛大节日一样,处处花团簇锦,欢声笑语,迎来了诸多校友,既有鹤发童颜耄耋老人,也有历年毕业各年龄段回校探访的学长。每个院系都有各自风格的联欢会、茶话会和各项活动安排,年轻教师和学生津津有味在听校友讲老美院的轶趣往事。

那一天,我非常高兴的迎来自己博士导师奚传绩先生。先生1955年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1957年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画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因师母想念南方生活,遂举家南迁调至南京艺术学院任教,我与先生因此而结缘。我在南京艺术学院学习工作25年,期间对我影响至深的张树云先生、张仲则先生和奚传绩先生均毕业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央美术学院,我的学术思想与研究方法皆与他们谆谆教诲密不可分,这使我想到自己和美院之间隐含的学术脉络,并由此体味美院在中国美术教育与艺术创作方面所起的引领示范作用与广泛影响力。

 

图2 陈琦与导师奚传绩先生

 

上世纪50年代,中央美术学院建院之初,徐悲鸿先生从《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中选取“尽精微 致广大”,将其用于指导素描教学与绘画造型。后来“尽精微 致广大”逐渐凝练为美院教学理念与精神品质而为美院校训。“为中国造型”是美院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求与高端艺术人才培养的办学宗旨与定位。人才是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之根本,人才培养也是教育之本分。我为自己有幸在中国两所最早成立,且有百年历史的艺术院校学习与工作而自豪。

 


图3 1945年秋,徐悲鸿先生为孙宗慰先生题写《中庸》选句


2012年,作为杰出校友,我受邀回母校参加百年校庆,重温南京艺术学院从上世纪初由上海美专、苏州美专兴起、50年代与山东大学美术与音乐两科合并而为华东艺术专科学校、南京艺术专科学校一路走来的艰辛与辉煌。而2018年春天,我作为美院百年校庆工作团队一员在校园迎接自己在南艺求学的博士研究生导师,看来,我的师生缘注定和这两所学校连接在一起。

 

图4 中央美术学院校园内的徐悲鸿先生雕像和校训

 

2021年3月24日是我的授业恩师张树云先生百岁寿辰。在南艺对外发布的新闻上我惊喜发现,自己居然和老师同一天生日。后来回南京,专程去看望张树云老师。先生尽管已是百岁老人,但精神矍铄,头脑清晰。因为老师听力不好,我们用书写方式进行交谈,他依旧关心中国版画教育以及版画创作现状,对出现的一些怪现象,会批评两句,然后呵呵笑几声。我常感恩那些在我人生不同阶段给我引路的师长,使我如《美院之春》画中打雪仗的懵懂少年成长为人民教师。我愿终身追随他们,学习他们广博的学识,秉承他们高尚品格,为中国艺术教育贡献自己绵薄之力,2019年中国水印木刻青年公益计划发起便是这样的初心体现。

 

 

图5 陈琦与导师张树云先生

 

我要感谢2019、2020年度收藏水印木刻公益计划作品的参与者,因为你们的支持与参与才能使这个项目得以顺利进行,才能使我们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发现许多极具才华的青年水印木刻艺术家,并有机会展示传播他们的作品,从而推动中国水印木刻艺术的发展。
2021年中国青年水印木刻计划做了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年初在北京目异艺术空间举办的“巨川雅集:水印木刻邀请展”;6月中旬在798亚洲艺术中心举办的“第四代:图像与媒介”,同期还围绕水印木刻艺术教育和创作等主题举办了三场学术论坛;11月受邀策划由南京艺术学院主办的“共生的力量:国际水印版画邀请展”等学术活动,还与中国画报出版社合作出版了《第四代:图像与媒介》文献集。

 

 

图6 “第四代:图像与媒介”展览现场嘉宾合影

 

图7“共生的力量:国际水印木刻邀请展”嘉宾合影

 

图8 将于2022年在中国画报出版社推出的《第四代:图像与媒介》文献集

 

为感恩参与者的支持,我在心里对每年义售的作品创作提出要求,绝不因作品的公益性质而降低艺术水准与技术难度,并由衷希望参与者们能在奉献爱心的同时获得我一件版画佳作。唯有此,这个公益性学术计划方能深入持久,惠及更多青年艺术家,并助他们在漫长的艺术成长道路上一臂之力。


陈琦

2021/12/15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


 

关于艺术家陈琦
陈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第58 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参展艺术家。其作品连续获得第七、八、九届全国美展铜奖及优秀奖,第十三届版画展金奖及第五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优秀作品奖,并分别被中国美术馆、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英国牛津阿什莫纳博物馆、英国苏富比艺术学院、欧洲木版画基金会等艺术机构收藏。出版有《版画技法》、《陈琦画集》、《陈琦木版画集》、《1963》、《时间简谱:陈琦艺术作品集1983——2013》、《刀刻圣手与绘画巨匠:20 世纪前中西版画形态比较研究》、《陈琦 · 格致:一个展示与理解的实验》、《中国水印木刻的观念与技术》等。

 

关于中国水印木刻青年计划
自2019年,艺术家陈琦与亚洲艺术中心携手发起“中国水印木刻青年计划,该计划以公益为目的,设立为期十年的学术计划计划包含组织水印木刻版画展览、学术研讨,编辑年鉴及文献库等系列学术活动。每年岁末,艺术家都将创作一幅以瑞雪为题材的水印木刻作品,印数200幅,并以极亲民的价格发售,所筹款项无偿捐献给中央美术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用于该项目活动。

 

编者后记:

2021年对于陈琦老师来讲无疑又是忙碌的一年,和以往不同的是陈琦老师作为艺术家之外做了不少推动艺术生态建设的工作:第一,Art陈琦微信公众号持续的知识生产和文献梳理;第二,“第四代:图像与媒介”展览、论坛、出版物的推出;第三,“共生的力量:国际水印木刻邀请展”展览和论坛的举办;第四,因举办巨川雅集所产生的“2021巨川雅集年度展”。除此之外陈琦老师其他的工作依然步履不停,比如近日陈琦老师在四川美术学院举办了水印木刻的工作坊和讲座,陈琦老师一直致力于水印木刻的创作和推广。最后再一次诚挚邀请大家一起关注中国水印木刻的未来!

 

敬请关注“亚洲艺术中心”官方公众号,《美院之春》将于12月25日晚七点正式发售。

 

本文系 Art 陈琦 内容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
相关信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