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1年6月26日上午,首届中国水印木刻青年计划第二次研讨会:“个案与生态”,在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301会议室举办,本次参展的十位艺术家对各自的创作教学做了系统梳理与介绍,曹庆晖教授、陈琦教授及冯石老师做了精彩总结与点评。
本次参展的十位艺术家均来自我国各地区重要的艺术院校,他们的创作和教学较大程度上反应了当下我国水印木刻发展的生态。同时,作为个案,他们的创作方法和观念又具有特殊性,一方面来自个人艺术思维和创作的不同经验,另一方面他们的创作又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因此,ART陈琦将各位艺术家的现场发言编辑成篇,最终形成“个案与生态”专题系列文章。
本文为系列文章的最后一篇,至此十位参展艺术家的发言已推送完毕。同时首届水印木刻青年计划同名文献集《第四代》正在编辑,本系列文章亦会收录其中,敬请期待。
大家好!我是游宇,我本科是做石版画的,研究生转到水印版画创作上来,在我的脑子里面石版画的创作方式和水印版画是不同的,我们所接受的西方造型方法和水印所蕴含的东方审美意味也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冲突,这迫使我不断思考,不同媒介材料之间,各自的语言系统有什么根本性的区别?
图《潘天寿谈艺录》潘公凯编
图2 书中标注
自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传入,中国的艺术受到了西方视觉经验的影响,快速的完成了国际化的转型,并尝试借此进行当代的中国叙事,从而实现与世界交流的这样的一个文化战略意义。水印木刻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有着它独特的思维逻辑,有它非常特别的技术系统和语言的表现方式。那么现代水印作为中国传统版画的发展和延伸,它有着这种就天生符合中国的、独有的、视觉审美体系,并具有版画所独有的天然的国际属性。
图3 水印版画语言示例
图4 水印版画语言示例
水印木刻它作为一种媒介性的艺术,它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传统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承载,是一种创造视觉经验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水印版画当中“版的特性”将它转换出来。在我的认知当中“版的特性”,一方面是美学的意蕴与感受,另一个方面是视觉的经验与逻辑。
在水印版画当中需要通过水印版画语言的转换得以呈现。对我而言,这种“距离”正是东西方文化施展于分版和印刷过程所带来的一种视觉经验,或者我把它叫做一种“有意味的距离”。通过印刷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画面质感和温度。
图 5 《异位I》草图
图 6 《异位Ⅰ》水印木刻122x96cm 2013
《异位I》这张画是我当时在中央美院读研究生时的毕业创作,我是陈老师在中央美院招的第一个研究生,需要解决石版和水印版画的语言转换问题。所以当时我在这张作品上画了很多次稿子,一张一张的默画,每一个细节都反复去做调整,然后进行了多次的分版设计,在印刷的时候脱离画稿依据“版”的逻辑去调整画面进行印刷。
7-9 局部3
当时有人问我为什么床下印的是虚的?很多人说没有投影这个床就飘在了空中,而也许这就是当时的我对东方意蕴的一个独特表达。我在这个作品当中,我想去呈现对空间、时间的虚化的表现,所以我在印制的时候也在色彩方面进行了虚实表现的探索让人产生更多的联想。
图10 《搪瓷-红双喜》水印木刻120x92cm 2014
图11 局部1
图12 局部2
《搪瓷-红双喜》这张作品我通过多块印版套印和反复的晕染印刷,试图去制造一个写实的视觉经验,同时我又靠墨色的渗化去表现这种斑驳的效果。
图13 局部3
图14 局部4
在这张作品上面,我想把这种西方的三维视觉经验和东方二维画面并置在一块,让整张作品形成一个新的视觉温度。
图15 《搪瓷-white》水印木刻121x90cm 2015
图16 《搪瓷- green》水印木刻123x92cm 2015
我之前的那些作品更多的是做加法,到了《搪瓷-white》、《搪瓷- green》这两张作品上,我更多的开始做减法。我想尝试通过“减法”来达到视觉上的完整性,同时也是我对中国传统绘画当中的写意方法和计白当黑含义的思考。
图17 《搪瓷-Red》水印木刻 80x110cm 2015
那么《搪瓷-Red》》这张作品在印制的时候我是通过改变色彩倾向、色彩冷暖关系,去塑造它的体积,也就说我有意的去弱化物理的体积,强化色彩倾向的改变,从而形成一种心理上的体积,寻求色彩在视觉上的合理性,进而寻找一种能够同时契合于视觉上和心理上的“实”和“意”的临界点。
图18 《界》
这张的题目叫《界》,我为什么取这个题目呢?界有边界,临界点和两者之间界限之意。东西方文化交融数百年来,现代社会一路走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我们人类的文化需要怎样的交流?基于这样的判断和认识,我开始思考在一定文化距离下的这种水印版画的创作。一百年前,中国首次与西方文化近距离博弈,很多有着留洋背景的大部分艺术家都极力主张中西方文化交融。这个当中唯有潘天寿先生,他提出了“中西方绘画一定要拉开距离”。
到现在100多年过去了,我们才逐渐的认识到潘老先生当年在他的认知当中深谋远虑的这些可贵之处——他提出“世界的绘画可分为东西两大统系,中国传统绘画是东方统系的代表。”在这个当中,我觉得两者的价值正好是源于这种东西方的距离,以及这种距离之间所形成的文化张力,而“界”这一概念成为我从水印版画入手,触碰东西文化张力的最佳视角。
图19《界 》水印木刻86x117cm 2019
水印版画作为一种媒介的创作方法,他可以承载抽象的东方精神和西方科学的造型语言,通过水印版画这样的一个桥梁,东西方文化在各自的文化内涵中进行互通表达,天然是一种通用的世界语言。通过创作实践,我也越发的明确了自己在水印版画创作上的探索方向,将更好的利用版画媒介通道,探索东西方之间在视觉逻辑上沟通的可能性。谢谢!
游宇
You Yu
200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获硕士学位。现任教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版画系,云南省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