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1年6月26日上午,首届中国水印木刻青年计划第二次研讨会:“个案与生态”,在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301会议室举办,本次参展的十位艺术家对各自的创作教学做了系统梳理与介绍,曹庆晖教授、陈琦教授及冯石老师做了精彩总结与点评。
本次参展的10位艺术家均来自我国各地区重要的艺术院校,他们的创作和教学较大程度上反应了当下我国水印木刻发展的生态。同时,作为个案,他们的创作方法和观念又具有特殊性,一方面来自个人艺术思维和创作的不同经验,另一方面他们的创作又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
因此,ART陈琦将各位艺术家的现场发言编辑成篇,最终形成“个案与生态”专题系列文章。现将文章定期推送,以期深化交流,共建水印木刻的未来生态。

因为时间关系,我简短地和大家分享一下学习水印版画的经历,包含一些在学习过程中水印版画的教学以及推广的活动。水印版画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我现在还是未来的创作都非常非常地重要。
从头说起,我上学的时候并没有学过水印版画,本科到研究生一直是做铜版画。因为当时会水印木刻的老师退休了,学校的水印版画课便停了很久。在学套色木刻的时候,有老师介绍过水印木刻,但没能进行真正的实践。
直到这本书“1996年美术文献”,我才第一次见到水印木刻,里面就是陈琦老师的作品。当时不理解什么是水印,但是会觉得陈老师的作品在那个年代是非常现代的、超前的,现在来看最起码超前了十年,在当时就有这样的印象。
图1 1996年美术文献杂志
2014年在我个人创作遇到瓶颈,感觉绘画这条路走到头的时候,忽然想到了陈琦老师。我寄希望通过水印版画去改变我当时的创作状态。
图2 2014年 北京陈琦老师环铁工作室
这个工作室大家都很熟悉,是陈琦老师之前在环铁工作室。我在这里学习了整整一年,本来想通过这次学习改变我的状态,结果是我把这个事想得太简单了。我总共做了两年水印,2014到2015年。第一年其实是用水印复刻了我自己“致青春系列”的丝网版画,他们本来是彩色的作品,有熟悉我的朋友可能也见过这个系列,完成后仍然有些摸不着头绪。第二年便换了思路,复刻了我的另一套作品,铜版画《时间的表情》系列。我很努力的在工作室里学习,但也一直觉得学习很费力,觉着水印版画太间接了,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我不太适合做水印木刻”。
图3-1 2014年 水印复刻丝网版画《致青春》系列
图3-2 2014年 水印复刻丝网版画《致青春》系列
图4 2015年 水印复刻铜版画《时间的表情》系列
临回家前,陈老师叮嘱:“你回到东北以后要去传承水印版画,要把这个课做起来。”我自然就很矛盾也很有压力了。
图 5 2015年 韩国青州
当年受邀去韩国做了一个展览,也许展方也在想什么样的东西能代表中国艺术,当时我就带着这几幅在陈老师工作室做的水印木刻版画去了韩国。那一年发生了非常多的事情,学习过程也很曲折。同年还跟一个插画的团队去了日本,这次日本之旅对我影响很大,尤其是参观了他们的基础教育。
图6 日本新潟 高中美术课堂
看到日本高中的美术课堂,我作为老师感触颇多,对比咱们国内的基础美术教育,感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图7-1 2015年 日本新潟 全国高中生版画展
图7-2 2015年 日本新潟 全国高中生版画展
这是当时一个高中生的全国版画展的作品,我觉得水平已经非常高了。咱们看过日本漫画的可能都知道,日本高中是像一个节点一般,无论是足球、篮球,高中就非常职业化了,看水平就能感觉到他们会是未来的职业选手,他们的版画是这样的状态。
在日本的三个月期间,还看到了我偶像村上隆的“500罗汉”大型作品展,我觉得看他的作品时就不要去谈他版画的技术性了,他的版画作品都是由丝网版印制的。我很赞成前面黄洋老师他们提到突破版画边界的概念,这种突破我认为是由内而外地对版画的思考,我觉得非常重要。
图8 2016年初 日本东京
当时我参观了很多包括东艺大在内的日本的版画工坊。东京最好的版画工坊我也去过,他们无论是在教学方面还是在水印的发展方面,能感觉是比我们走得更远的。大家可以看到这些工具材料以及工作室的一些情况。非常全面,也给我很大的震撼。正是这么一个初步的印象,我就想希望能到日本去学习一下,就有了后来去日本多摩美术大学做访问学者的一年经历。
图9 2016年初 参观日本版画工坊
再介绍一下我的教学工作。当年从北京回到长春,我就面向全校(吉林艺术学院)师生开办了水印木刻讲习班。其中有一个英国诺森比亚大学的版画老师,是来我们学校交流的,知道有水印木刻版画后,就把所有交流的时间都用到了水印木刻的学习上。从此把水印木刻版画,尤其是陈琦老师这套现代水印版画的工作方法、技法带到了英国。他回到英国后继续进行水印木刻版画的创作,并且连续两年入选了在英国有两百年历史的沙龙展并获奖。这件事给了我非常大的鼓舞,开始能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一点使命感了。
图10 2016年从长春到台北
从2015年一直到2017年,我做的唯一一套水印版画就是《关东八大怪》,这些作品被带到了台湾作文化交流,还有一些被我们东北当地的博物馆收藏了。我隐约感觉到水印版画里某种独特的属性,我想这是一种民族的属性。
图11 2017年 日本东京
2017年我作为国家公派留学生到日本多摩美术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还偶遇陈老师,老师和我聊了很多,嘱咐我关注日本的水印版画。其实这一年异国他乡的生活与所见所闻,已经让我对水印木刻版画有了新的认识,使我更加体会到版画自身的民族性问题。让我想起陈老师和外国艺术家交流的故事。在回国前我就已经下定决心,以后要好好的学习和传播水印版画。
图12 在网上推广水印版画的影像资料
重新回到水印版画来谈它给了我什么,我觉得并不是非得选择水印版画这么一种材料和方式,而是觉得做水印版画是我们中国人从事艺术创作的一个根系,它带有本民族的文化属性。作为中国人的我肯定要根值于它,它强化了我们本民族的属性,也无形当中让自己产生了对水印版画的一点责任。水印木刻版画起源于中国,中国人应该知道它、了解它,所以我后来就在网上去推广一些关于民间水印版画的常识。我就分享这么多。
王岩
Artist Wang Yan
王岩,生于1980年,吉林白山人,1999年至2003年就读于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版画系本科,2004年至2007年就读于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版画硕士研究生,2014年至2015年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2017年至2018年多摩美术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委员,于吉林艺术学院版画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王马版画工房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