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薛峰&陈琦:万物·生长
陈琦 .ArtChenqi . 2021/4/17

编者按:

《万物》由艺术家陈琦以及薛峰二人跨界合作完成。作为一部全数字化沉浸式影像的装置作品,该作品融合了声音、图像符号、动画等多种不同的语汇;通过塑造影像载体的结构,构建出多层次的视觉及心理的综合化体验空间。

薛峰以陈琦先生具有代表性的矢量绘画笔触作为时间起始,通过图像的细分和繁衍逐渐将观者的思维引向了更为辽阔宏伟的纵深世界。受陈琦先生的启发,薛峰将这一过程处理得富有多向性——图像从一根线条生成开始,经过不断的符号演绎及秩序重组呈现出兼具微观与宏观世界特征的图景。

 

 


作品《万物》规格:7000*1000像素 作者:陈琦 薛峰

 


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陈琦著名的图像符号——“水”和“时间简谱”被拓展、异化、重构并再生,从而完成了从传统架上体系到数字艺术的语境迁移。在影像作品中,陈琦历时一年之久完成的矢量绘画创作《2021生成与弥散》被薛峰转化为一片浩瀚的数字水体;其间充分关照了原作中“弥散”的意义,用暧昧、空灵、圆融缔造出一个全新的精神体验空间。

作品利用连续动态的技术处理,将作品矢量图形的线稿与逐步填色过程以及水体荡漾与汹涌澎湃的波浪显现出来,通过抽象与具象视觉形象结合的交互,产生了天地融合的时态空间。

 

 


作品《万物》规格:7000*1000像素 作者:陈琦 薛峰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万物》创作过程的推演,两位合作的艺术家逐步感受到即使在数字技术决定性系统中,图像生成同样有着无限可能性;而构成符号不断的失序和重构又无时不刻渗透着对初态元素的敏感性,这正是一次混沌美学探索之旅——遵循着隐含的规律,影像幻化出类似曼陀罗和藻井的意象景观,又让作品披上了一层神秘主义的色彩,这种在当代和传统中随机回荡的意味亦是对当前信息内爆时代的回应。

《万物》之所以被称为跨界性的作品——首先是来自于陈琦对自己著名版画作品《2012生成与弥散》的拓展性构想,该作品是长达42米的巨作,一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印版画作品。这件作品共由三个单元构成,每个单元14米。中间的单元为深浅一致的水纹,左边的单元和右边的单元,从左至右分别是从无到有和从有到无。

 

 

 


《2012生成与弥散》 水印木刻 380×4200cm 2018年

 


这件作品,首先要用数字的方式进行草图绘制,绘制完毕后,进行分版设计,作品共有240块印版,分七个颜色套印而成,技术非常复杂,这也许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印版画作品。且作品从前期的草图绘制,到分版设计,再到雕刻,都是用数字技术完成的。印版雕刻完成后,再用纯手工方式去进行套版印刷,可以说是典型的传统手工艺和现代数码技术的结合。创作共计花费两年时间,仅前期草图绘制就用了14个月。

观众立在画前,犹如身处万顷波涛,画面中部至暗至黑,两侧则由浓及淡,逐渐弥散开来,水光潋滟,波涛汹涌却分外宁静。让人感受到超越于时间和空间的屏障,在巨幅的自然景观中与自己的内心对话与博弈。

 

 


《2012生成与弥散》画稿

 


然而,陈琦对作品表达有更多的想象和诉求。

2018年南京德基美术馆,在邱志杰策展的《陈琦格致:一个展示和理解的实验》作品展举办期间,陈琦就邀请了一直活跃于跨媒介动画艺术创作领域的薛峰联合创作了题为《2012生成与弥散》的同名数字影像作品。正如陈琦如此阐释:“生成与弥散,本身就是体现生命变化的过程。这件作品不论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讲述的就是事物生长与消亡的过程。

 

 


《2012生成与弥散》影像作品

 

水是流动的,用动画的方式将作品动起来,可加强与观众的互动表现。”由此可见,将图像语言转换为当下媒介信息矩阵中的流通符号,通过当下的数字技术的介入,进一步拓展艺术语言与现实空间的融合,加强艺术空间、人身体验、信息交换的共振,是他近年来重要的关注点。

 

 


《2012生成与弥散》影像作品

 


时至2021,浙江美术馆《平面向度——从纸面到虚拟的视觉艺术》项目为该理念的实现提供了具有专设性意义的资源和条件,于是陈琦与薛峰开始了基于数字影像空间装置的第二次合作。
与三年前相似,本次数字影像作品同样将“生成与弥散”设为创作和演绎的母题。对此薛峰选择了与上一部作品截然不同的创作思路。在他看来,与陈琦先生的联合创作既是一种协作又是一种需要极致默契度的对话。面对陈琦先生作品的强大的符号系统,薛峰首先明确了影像作品的创作与原作以及上一部影像作品的边界性。

 

 


《万物》在hecoos服务器中的光路设计界面

 


在2018年的《2012生成与弥散》数字影像创作中,薛峰选择了完全理性的导入方式——以平均划分的方格图样对原作细密柔和的水文肌理进行了近乎极致的解构。原作中“水”被大块面的几何图形和线条替换,其具象的意义被极简化处理,弥散于抽象的构成空间和影像流时间线中。

而在作品《万物》中,薛峰跳脱了具象和抽象的思维,从空间观察的角度出发展开作品的阐释。凭借现场沉浸式的圆形装置设计,薛峰利用数字三维及后期影像的综合处理技术,将观众引入了“水”和“时间”的横截面,以类似细胞分裂的规则将陈琦的“水”和“时间简谱”进行有机化的组织和重构,从而创造出一种充满压迫感的奇丽壮阔之异象。

 

 



作品《万物》规格:7000*1000像素 作者:陈琦 薛峰

 


为了更好强化观众在美术馆空间里对作品的体验,作品的声音部分专门邀请了声音艺术家对声场环境进行了设计。利用环形的装置结构,5.1声道环绕设备与图像共建出一个全沉浸化的文本叙事语境。

在展出现场,很多观众或聚集或散坐于整个影像装置的怀抱之中,他们或冥想或记录——这一场景正是两位艺术家所由衷期待的。

 

 



二位作者合影

 

 

《万物》的创作历时4个月,在整个过程中陈琦先生一如既往给予青年艺术家薛峰充分的发挥空间和对话权力,一方面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创作,一方面又接纳合作者的异见和主张——正是这一点让《万物》充满了来自多元观念的碰撞,彰显出丰富的语言张力。

数月后,该作品将受邀在诸多著名美术馆亮相,而针对未来不同地域的展出,陈琦和薛峰也将提出不同的装置方案和展示形态。

 

 


 

 

 

薛峰
Artist Xue Feng

教授、博士生导师、策展人,现任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副院长。跨媒介研究者和实践者,作品先后入选国内外三十余个动画节、国际电影节和艺术展,并多次获得重要奖项。历年来参与国内当代动画实验艺术活动策展,担任南京艺术学院中国当代动画艺术资料馆执行馆长,工作生活于南京。

曾任:

2015 第四届中国独立动画电影论坛 联合策展人

2017  中国实验动画艺术季 联合策展人

2018-2020南京当代动画文献展 制作人

2018 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 策展人

2021  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选片人

2021 德国INTER FILM柏林短片电影节中国区选片人
实验影像部分参展情况:
2016 大动作:中国实验动画新势力|AMNUA

2016 暗涌—陌默的回声/学院派青年艺术家联展|深圳奥美艺术空间

2016 “极限频率”AMNUA学院计划 | AMNUA

2017  EXIM国际实验媒体展 |澳门艺术中心

2018 中国(杭州)国际青年动画双年展|中国美术学院

2018 动画X实验室:国际当代实验动画展|中国台湾

2018 陈琦格致:一个展示和理解的实验|德基美术馆

2018 蜕茧新生:国际动态视觉创意艺术展|深圳红立方

2020艺术的还乡——以美术学院的时代方阵|石佛艺术公社

 

 

 

 

 

 

陈琦
Artist Chen Qi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美术馆展览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其作品连续获得第七、八、九届全国美展铜奖及优秀奖,第十三届版画展金奖及第五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优秀作品奖。

重要个展:

“别故与共生:陈琦2019个展” (艾米李画廊,北京,2019)
“陈琦格致:一个展示和理解的实验”(德基美术馆,南京,2018)
“印痕与复数 - 陈琦个展”(亚洲艺术中心,北京,2018)
“陈琦的时间:1983-2016”(半岛美术馆,上海,2016)
“时间简谱 - 陈琦艺术作品展”(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2013)
“陈琦木刻”(杜伦大学东方博物馆,杜伦,英国,2008)
“陈琦水印版画第一回展”(中国美术馆,北京,1993)
 

本文系 ArtChenqi 内容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
相关信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