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曹意强:实验与超越 ——观陈琦版画展随想
曹意强 .ArtChenqi . 2019/6/19

编者按:

“陈琦格致这个展览很高雅,版画不像国画、油画那么容易被民众理解。但这个展览我觉得做得很好,很有颠覆性,有高度又能让普通的民众喜欢并且参与。”

——曹意强

我第一次见到陈琦的版画是在南京艺术学院的展厅里,当时给我的视觉冲击至今记忆犹新。我从未见过尺幅如此巨大、构图如此新颖、细节处理又如此雅致的木刻。今天,在他的展览上看到了尺幅更大、表现媒介多样的恢宏之作,更全面地了解了他的艺术成就。我自己是浙美即现在的中国美院版画系毕业的,深知把控如此巨幅版画创作的难度,而在木刻创作中其难度尤大。我非常惊叹陈琦的高超把控能力,他在充分发挥各种版画媒介本体质感的前提之下,能够突破媒介限度而创造独特的审美品质和平和优美的境界。这是创造性艺术家的必至境地,而真入此境者,才可言对艺术史的独特贡献。陈琦已经进入这一境界,无论从中国版画还是从国际当代版画看,他是站在这一领域创作顶峰的人物之一。


 

 

2012生成与弥散 The Born and Expansion of 2012 水印版画 Woodblock Print 380×4200cm 2018年 威尼斯双年展参展作品

 

 

陈琦的作品博大、精致、典雅。博大不仅指其尺幅之大,更指其艺术胸襟的广阔。从他创作于各阶段的作品来看,他广泛地吸收了国内外多元艺术语言。这里不必提他所吸收的版画经典形式、技法与语言,凡熟悉艺术史的人,还能从其版画中看出欧美油画的印迹,诸如怀斯、霍珀,甚至是欧洲表现主义或抽象绘画的“影响”。


 

《千禧年》 Millennium 水印版画 Woodblock Print 42×55cm 2017年 大英博物馆藏

 

 

当然,“影响”一词是艺术史研究中假定的传承与发展的线索,在谈论具体艺术家时有其危险性,因为任何艺术家都必须在传统框架和媒介限制中进行创作,而创作本身又意味着必须在传统限制中有所突破。影响是必须又必然的,但“影响”不会对任何人主动产生影响,而是在艺术家的自主选择下所产生的效应,否则“影响”的结局只能终于模仿。陈琦所受的“影响”都是自我选择的成果,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将之转化为自身需要的有机要素。正如我认为不应将图像意图与艺术意图相混淆一样,我们要防止将题材、形式的表象模仿与艺术意境的吸收、转化相提并论。


 

《琴之一》 Erhu No.1 水印版画 Woodblock Print 50×76cm 1991年 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馆藏

 

 

陈琦的作品没有模仿他人的形式和技法的迹象,却让我们在欣赏之时联想起某些中外大师的作品,这说明他已将自己所广泛吸收的养分融化成了自身创作的美学特质与意境:从陈琦的版画中,我们体验到了印度佛教艺术的感官性超度意味,艾琪芙花朵特写的纯净性感,霍珀油画式喧嚣中的宁静,怀斯绘画中的优美孤寂,以及表现性绘画的内在张力和抽象艺术的形式精密。

 


 

《彼岸之四》Faramita No.4 水印版画 Woodblock Print 180×180cm 2002年 英国苏富比艺术学院藏

 

 


《水》Water 水印版画 Woodblock Print 180×300cm 2006年 英国V&A博物馆藏

 

 

如今,人们喜欢高谈阔论“独创性”,事实上,全然的独创性根本不可能,陈琦的创作演示了什么是真正的个人创新。创新需要思想。陈琦的版画充满哲学思考,而这思考并非是观念艺术的阐释或言说,而是蛰居于其精准、精湛、精致而典雅的版画语言深处:平常的节气景色中流露出自然与历史的恒常哲理,而平静的大海里蕴酿着巨大的颠覆性能量。陈琦精美绝伦的构图与精致细腻的技法之所以能产生撼人的视觉效果,正是源于其内在的哲理性。


 

 

《1912》1912 水印版画 Woodblock Print 180cm×380cm 2010年 欧洲木版基金会藏

 

 

策展人邱志杰希望通过这个展览颠覆策展观念,当然,将“颠覆性”用于陈琦精美的版画显然过于粗暴,但正如策展人所希望的,这能够把观者的目光导向陈琦版画的实验性。实验性是艺术创作的本性,陈琦不仅在水印木刻上作了各种新的实验,而且将之延展到实物展陈上,这次展览将版画与实物并置即是某种实验。实验即尝试,它的本身绝非目的,更非判断艺术创作成败的标准。因为艺术以品质为生命,其创新不以手段和媒介的新与旧而论其价值。


 

 

《编年史 No.2》Chronicles No.2 水印版画 Woodblock Print 380×180cm 2012年 中国美术馆藏

 

 

我认为,恰恰是那些未留实验痕迹的作品是陈琦的最佳之作,在此,不仅艺术家的创作手段,如营构与即兴、媒介与题材的处理,而且诸如西方与本土、传统与现代、当代艺术与实验艺术等观念的对峙区分均已化解。由此推进,我觉得陈琦的创作内藏着更大的美学突破能量,即其精致中隐含博大,这本身具有颠覆性:颠覆了优美与崇高对立的传统观念,颠覆了传统版画的创作观念,也颠覆了版画的展呈观念……正是在这样的颠覆中,陈琦以其个人的独特方式揭示了艺术创作的双重悖论真谛:在尊重艺术及其传统的限制中去超越艺术本身;同时,在充分发挥个人创作才能的努力中去超越小我自身。

真正的艺术产生于这双重的超越。

曹意强

 

 

 

曹意强教授


牛津大学博士,艺术史家、画家。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全国艺术专业研究生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美术与设计分委会召集人、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创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第五、六届国务院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召集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新美术》主编。在国际上,现任英国 World Art Studies(《世界艺术研究》)学刋编委。历任英国权威刋物Art History(《艺术史》)国际编委、美国华盛顿国立美术馆高级研究员、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教授、克拉克艺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密西根大学访问教授。发表中英论文百余篇,出版的主要著作有《艺术与历史》(2000年)、《艺术史的视野》(2009年)、《艺术学理论的视域》(2015年)、《艺术与智性》(2015年)等。

本文系 ArtChenqi 内容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
相关信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