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青少年雕塑大展——最佳造型奖

作者:中央美院少儿美术教育研究中心 上传时间:2020.8.20

 

U12-王梓琪-《我》-7-纸浆上色

 

在我的心里,我的内心有着多样的性格,有时,我会是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又是会是勇敢帅气的男孩,有时会是冷静理性的姑娘,有时会是成熟稳重的淑女,这些不同的性格汇聚在一起,才成为了真正的我,我就是我!

 

U12-田众博-《拍照的张老师》-6-纸黏土、铁丝、水彩

 

我是来自天津的田众博,今年5岁了,我从小喜欢画画,我的雕塑作品名字叫《拍照的张老师》,张老师是我们蜗牛艺术工作室的老师,他老是给我们拍照,我觉得他拍照的样子很酷,我就想做一个拍照片的雕塑。我很认真的做了头发还有衣服,相机实在太重了,我做了好几次才满意,最后我用我喜欢的颜色给它上色,我很喜欢这个作品。

 

U15-孙宏凯-《悟》-15-陶土烧制

 

《悟》这件作品是由陶土塑形,采用堆塑的方法用色彩混合泥浆上色并烧制而成。和去年一样,我今年参赛的作品依然是动物类雕塑,是三只作沉思状的猴子组合件。在作品的创作上我借鉴了英国女陶塑家尼古拉.塔克斯顿粗旷的雕塑手法和大胆的上色技巧。

 

猴子作为最接近人类的灵长类动物,它会表现出某种超越其动物本能的精神层面的观念。因此,我想通过这件作品,通过三只猴子紧闭双眼的面部表情以及脸部红黄蓝三原色大胆的应用,来表达我对世界的感悟和对万物本源的追求。

 

U12-申若寒-《你是我的眼》-12-超硬石膏

 

《你是我的眼》这个作品诠释了“眼前的黑不是黑”,盲人和他的导盲犬在路上行走,导盲犬就是主人的明眸。虽然看不到任何东西,世界一片黑暗,但是他的狗没有离开他,对他不离不弃的爱护,让他觉得自己看到了光明。

 

U18-米朝阳-《记忆中的脸》-18-胶泥、木龙骨等综合材料

 

每一段记忆,都有一个密码。只要时间,地点,人物组合正确,无论尘封多久,那人那景都将在遗忘中重新拾起。

 

U15-李语欣-《傀儡》-15-油泥、铁丝、铜线、滩羊毛、丙烯、木板、报纸

 

 这个作品想要表达的是。一个少女变成了爱她的人手中听话的傀儡娃娃。用爱作为丝线牵制她的一切,逼迫她学习。为什么要用手来作为底座?想要表达我是爱你的。我把你当做我的掌上明珠。那又为什么要用手来牵制她?因为我可以用我的爱来控制你。腹部的书有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囚禁。

 

U15-李幸怡-《灵遇》-15-轻黏土

 

落华时,灵分一现。

 

分外幽蓝但却纯净的水面,宛如四起的烟火上的一捧清水浇下,淋淋浸浸中像是雨露悄然滴下的交响曲,又像是某座小岛上眺望着海风声中响起的船铃,绚丽的海底,和被海渊吞噬落入其中的沉船,那明明被封记的,消逝的歌韵再次映入耳畔,仿佛是一杯清甜的普洱,萦绕舌尖的苦涩掩盖不住蕴含其中的朝歌。这是一场梦吗?是一场可望不可及,却缥缈如卧花的梦吗?当鲲昂起头高歌时,水下的亮光和头顶的星空便起了映和,像这样灵动的鱼儿,正像极了畅游于苍穹的鸟儿,不被束缚的自由助我们的灵魂摆渡到了曼妙的想象世界。将一切美好存于脑海,或许也是不错的乐趣。请停下匆忙的脚步去寻找那幻想的旅程吧,一切伤痛都会因为他们而消逝,指尖划过的流星早已抹去了一切。

 

灵遇,遇灵。当你遇见他们的那一刻,便遇见了整片星河。

 

U18-段厚彪-《白衣天使》-17-雕塑泥

 

在中国大地上,所有意外的开始都那么令人措不及防,一座一千多万人口的城市被按下暂停键,变得无比陌生,可这个城市的一街一巷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值得爱与希望。无数平凡的身影挺身而出,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专家学者奔赴前线,志愿者舍己为人,成为了这场战“疫”的中流砥柱、不断战斗的中国脊梁,正是他们的爱与希望战胜了病毒。以爱之名,向英雄们致敬!

 

 

U12-董灵樨-《起飞的书包》-9-纸黏土、粗铁丝、水彩丙烯颜料、马克笔、卫生纸

 

大家好,我叫董灵樨,我来自天津岳阳道小学。我的作品是——《起飞的书包》。

 

我使用的材料有,纸黏土、粗铁丝、水彩颜料、丙烯颜料、马克笔、卫生纸。

 

我做这件作品的灵感是:我的紫色的重书包。书包,再见吧!请注意精彩重点:我希望书包会飞,这样就不用背啦!有时候想一下,早上去上学,书包可以自己先飞去学校,然后我一到班里,就能看到它,这样就真是太神奇了!还有,我做了几本书,一本语文书、一本数学书、一本英语书,还有一本留言册。书前面是我的雕塑作品介绍,后面有留言。请大家留言哦!

 

 

 

(部分图片与文字转载于艺术中国)

推荐相关信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