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梦想 艺术课堂
2021年4月10日至5月26日,中央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副书记郑勤砚教授、城市设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苏海江教授、造型学院壁画系直属党支部书记兼系副主任王长兴教授、造型学院雕塑系党支部书记孙璐教授一行先后赴云南禄劝、贵州台江、甘肃宕昌地区,展开了“红旗梦想艺术课堂”长征沿途公益美术教育支教活动,对当地专兼职美术教师展开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培训。
“红旗梦想艺术课堂”长征沿途公益教育支教活动由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和中国一汽红旗品牌共同发起,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达成教育实施战略协议,由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余丁负责,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副书记郑勤砚教授带队,秉承“高举红旗,精准扶贫,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和“艺术点亮生命,梦想创造未来”的理念,在全国范围内,针对长征沿途偏远基层艺术教师,开展持续六年的培训,以提高偏远地区的美术教学水平。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育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突出美育的重要性,同时构建德智体美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对云南禄劝、贵州台江、甘肃宕昌地区基层美术教师进行的一系列的课程培训与教学,均以此主题展开。探索美术课程在基层的新教学路径,让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红色革命老区有新的传承和创新。
甘肃省宕昌县哈达铺是决定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命运的重要决策地,是红军长征北上的里程碑,万里长征即将胜利完成的转折点,它以其特殊的地位,名载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被杨成武将军称为红军长征的“加油站”。
王长兴教授带领当地教师在红军长征哈达铺纪念馆参观学习
贵州省台江县有蜚声乐坛的施洞苗族飞歌、风情万种的苗族姊妹节。1934年,红军长征时两次转站台江县,两次由施洞口渡河北上,留下了最著名的施洞红军渡的故事。至今,在施洞镇石家寨保留着当年的“红军军委纵队”驻地的房屋及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等领导曾居住过的房间。每到一处,红军积极宣传革命主张,播撒革命火种,与苗族群众建立鱼水深情留下无数动人故事。
孙璐教授带领当地教师在施洞红军渡旧址参观学习
云南省禄劝县在红军长征史上曾经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转折点,巧渡金沙江就是发生在这片伟大的土地上。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率领下,中央纵队、一军团、三军团和五军团共3万余红军,历经九天九夜奋力摆渡,全部安全渡过金沙江北上,从此摆脱了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长征史上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
郑勤砚教授、北师大肖艳教授和当地教师在毛主席长征路居旧址参观学习
教学活动期间,中央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副书记郑勤砚教授在讲座中,讲述了“中国画课程”“书法课程”,以及“版画课程”等专题的研究与实践,并就“农村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如何上好一堂美术课”以及“美术课创意思维培养”等问题与当地美术教师开展了交流讨论,建议教师关注并传承少数民族地区美术文化、传统艺术创造性地开展教学。
云南省禄劝县的很多老师都是第一次接触版画,在材料选择上,郑勤砚教授选择了便于学员掌握的橡皮章,指导教师学员们从画稿、刻制、上墨、印制一步步的完成创作,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将中央美术学院少儿美术教育研究中心的教育理念传递给乡村教师,普及美育,传递艺术思想。
茂山中心学校的杨老师在上完郑勤砚教授的课后感叹道:“通过郑老师的课程,让我重新认识了中国画,打破了中国画的传统格式,用传统笔墨表现新内容。让我们一线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学习到先进的版画技法和新兴的美术表现语言,版画的制作更能激发人的创新兴趣,更能培养人的耐心、细心,意义非凡。”
郑勤砚教授的书画公开课
郑勤砚教授的版画实践课
郑勤砚教授指导教师学员进行版画创作
郑勤砚教授为禄劝县秀屏中学题字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副书记苏海江教授讲授了造型基础、速写基础等课程,让当地教师发现生活中的记忆和美,并用画笔表现当地生活。此外,苏海江教授还特意设计了一节创作课程——《毛主席长征路居旧址物语》,从前言、寻找故事、故事形象、形象研究、物语呈现、后记五个步骤来引导学员们完成创作,一起找寻红色革命中的记忆。
苏海江教授的造型基础课
苏海江教授指导教师学员进行红色革命主题创作
《毛主席长征路居旧址物语》创作课堂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壁画系党总支书记王长兴教授做了系列专题讲座,介绍壁画艺术,普及壁画艺术的相关知识。组织全体学员对宕昌县当地的历史和人文考察研究。挖掘宕昌红色文化,带领教师学员分组集体创作主题性绘画作品。课程结束后,为美术教师学员班举办现场展览,与音乐教师学员班开展联合展演活动。
王长兴教授的户外建筑写生课
当代雕塑家、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雕塑系党支部书记孙璐教授,微信很自谦的签名称呼自己“铁匠”,在废旧的钢铁厂内,他可以把巨型钢铁雕塑成一件完美的艺术作品。面对30多个没有任何雕塑基础的乡村教师,孙璐教授更换了语境和场景。孙璐教授想传递民族文化自信,对生活的观察的自信,让当地老师善于挖掘身边的美,“每个人都应该善于去感受自己的特点,让老师明白这个道理,才会影响到学生,美育的目标就是这样。”孙璐教授说。
孙璐教授和当地教师们去了施洞苗寨,想象当年红军渡江的画面,感受到动人心魄的力量,引导当地老师群策群力、分组合作,用泥土、水杯、旗杆等身边能用到的工具,共同合作完成了“台江施洞红军渡”的泥土雕塑系列作品。
孙璐教授的速写基础课
孙璐教授在为学员们示范
教师学员们共同创作的台江施洞红军渡泥土雕塑作品
中央美术学院铁锚老师通过系列课程《天青月白中国色——生活中色彩的运用》向教师学员们讲授色彩知识,并通过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包包等实践课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让当地的教师更好的理解中国色彩知识。
中央美术学院王正红老师讲授了《批量生产的艺术》系列课程及儿童教育心理学等丰富的教学内容。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关维祥教授结合当地红色文化设计了《甘肃红色革命主题创作与研究》系列实践课程。
中央美术学院少儿美术教育研究中心的郑明泽老师根据多年的一线少儿美术教育经验,为当地的教师学员讲授了《以艺术为媒介,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的系列课程,带领学员们体验版画、素描、色粉等不同的艺术媒介,向他们传递最新的少儿美术教育理念。贵州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系主任王万发教授讲授了《核心素养背景下美术教授的教研路径》与《色彩采集》课程。
铁锚老师的色彩课程
铁锚老师指导教师学员们进行创作
王正红老师的《批量生产的艺术》课程
关维祥教授的红色革命主题创作课
郑明泽老师的色粉课
王万发老师的色彩采集课
当地基层大部分美术教师为兼职教师,没有专业美术教育背景,很多老师是第一次拿起毛笔和彩色颜料,他们积极尝试不同的绘画门类,在培训过程中求知若渴,学习态度非常积极认真,通过培训确实提升了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教育水平。
长相憨厚的熊光华,说起话来,总是咧咧一笑,他是台江二中美术老师,在美术这条道路上已经执教34年了,熊光华说:“我特别喜欢美术,给学生上美术课是一种情感的熏陶,因为学生的认可,可以体会到做教师的成就感,还记得学生夸我西瓜画的逼真。”
邰胜发毕业于贵阳学院美术专业,2011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只教了一个学期的美术。在经过两次红旗梦想艺术课堂的培训后,让他回忆起最初的追求,红旗梦想又重新点燃了他艺术之花。他说:“还要坚持自己的风格,想走的艺术道路,重新找回以前的感觉,让学生更加喜欢美术课程。”
当地小学美术教师
截至目前,“红旗梦想艺术课堂”项目已在长征路沿线国家级贫困县开办了22期项目培训。近1561名基层艺术教师接受艺术普及教育,受益学生人数达20万余名。为长征沿途重点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审美”核心素养的得到全面提升。2021年“红旗梦想艺术课堂”携手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深入长征沿线革命老区为艺术教育事业均衡化发展做出进一步贡献,让艺术普及教育扎根乡村、让传统艺术教育落地开花。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红色革命老区在我们党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地位,是党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红旗梦想艺术课堂通过艺术助力红色革命老区基础教育 ,立足和着眼红色革命老区自身的文化资源和历史资源,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们在实践课程中,特意用了最简单艺术方式,向学员表达,如何把身边的资源挖掘好,传承民族文化艺术,打造自身的名片,找好自身的坐标。继承和发扬老区和老区人民的光荣传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学员优秀作品
图文:中央美术学院少儿美术教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