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
ARTIST
![](/cafatlibrary/artists_imgs/a_introimages/110862.jpg)
邵亦杨
shaoyiyang
邵亦杨
shaoyiyang
艺术简历
Art Resume
邵亦杨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副院长,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艺术史论系博士
2003年3月 获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美术史论系博士学位
1996年7月 获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美术史论系硕士学位
1993年7月 获中国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本科学位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副院长,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艺术史论系博士
2003年3月 获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美术史论系博士学位
1996年7月 获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美术史论系硕士学位
1993年7月 获中国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本科学位
![](../library/image/to-top2.png)
![](http://i.cafa.edu.cn/sub_artist/fn/library/image/lower.png)
文章及发表
Texts
中文论文:
邵亦杨,“全球化,本土化”-关于第三届今日文献展,今日美术馆出版社
邵亦杨,“更大的水花?更大的信息?---从大卫•霍克尼看当代绘画的问题”,《世界美术》, 2015年第3期
邵亦杨,“这就是我的方式——我看吕佩尔兹的艺术创作”,本文载于《世界美术》第2期
邵亦杨,“背后的故事—如何制造当代艺术的神话”,《美术观察》,2014年第10期
邵亦杨,“历史、传说与当代叙事”,《美术向导》,2014年第1期(改版后第一期)
邵亦杨,“我看,我被看,我看着我被看----视觉文化研究中的当代艺术三例”,《文艺研究》,2013年第7期
“身体策略与社会政治---西方当代身体艺术谱系”, 《美术研究》,2012年第1期
“超越后现代-看西方当代艺术理论新趋势”,《美术》,2012年第8期
“穿越后现代”,中国美协编,《建构美术的国际视野》,四川美术出版社,2011年12月
“具象绘画如何进入前卫经典”?《荣宝斋》 ,2011年10月
“看与被看: 从女性自我画像看中国的女性艺术”,《美术观察》,2011年第4期
“土地•身体•艺术---写在瓦布鲁特艺术中国展2011”之前,《美术观察》2011年第1期
从后殖民到跨文化——当代艺术中的游牧者,《文艺研究》,2010年第7期
“视觉文化与美术史”,《美术研究》,2009年第4期(12月)
“裸露的真实:性•性别与身体政治”,《美术观察》,2009年第10期
“从绘画到影像:数码时代的三个片段”,《文艺研究》,2009年第6期
“跨文化-世界美术史的新座标”,《美术观察》 ,2008年第4期
“艺术批评死亡了?”《美术研究》 ,2008年第4期
“形式与反形式”, 《美术研究》, 2007年第4期
“他们不再年轻,他们不再震撼”,《美术观察》,2007年第4期
“后现代主义之后”,《美术研究》,2006年第4期
“绘画又回来了吗?”, 《世界美术》,2006年第3期
“接触的地带还是冲突的地带?——悉尼双年展的当代性”,《美术观察》,2006年第9期
“为了震惊而震惊?——从英国青年艺术看当代前卫艺术问题”,《文艺研究》,2006年第 6 期
“关系的艺术与后—现代主义”,《美术观察》2006年第 1期
“Tate vs Moma:现代博物馆面临新挑战”,《中国美术馆》,2005年第3期
“yba 与后前卫”,《美术研究》,2005年第1期
“从形式美学到视觉文化”,《美术观察》,2003年第12期
英文论文:
Shao Yiyang 2016, 'Whither Art History?', The Art Bulletin, vol. 98, no. 2, pp. 147-150
Shao Yiyang “Infinite Social Landscape” in Ulrich GroBmann and Petra Krutisch, ed., The Challenge of the Object, 33rd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History of Art, Congress Proceedings, Part 3, German National Museum, Nuremberg, 2013
Shao Yiyang "The International Identity of Chinese Art: Theoretical Debates on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in the 1990s” in Jason C.Kuo ed.,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and Film: Theory Applied and Resisted, New Academia Publishing, 2013
Shao Yiyang “Chinese Art and Education in 1980-1990s” (translated into German) in Peter J. Schneemann und Wolfgang Brückle (Hg.) Kunstausbildung, Aneignung und Vermittlung künstlerischer Kompetenz, Vereinigung der Kunsthistorikerinnen und Kunsthistoriker in der Schweiz, Bern, München, 2009
Shao Yiyang “Why Realism?” in Jaynie Anderson, ed., Crossing Cultures: Conflict, Migration and Convergence : The Proceedings of the 32n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History of Art (Comite International d'Histoire de l'Art, CIHA),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2008
Shao Yiyang “Art Exhibitions Since 1949” in David Pong, ed., Encyclopedia of Modern China, vol. 4, Charles Scribner's Sons, Detroit, 2009
邵亦杨,“全球化,本土化”-关于第三届今日文献展,今日美术馆出版社
邵亦杨,“更大的水花?更大的信息?---从大卫•霍克尼看当代绘画的问题”,《世界美术》, 2015年第3期
邵亦杨,“这就是我的方式——我看吕佩尔兹的艺术创作”,本文载于《世界美术》第2期
邵亦杨,“背后的故事—如何制造当代艺术的神话”,《美术观察》,2014年第10期
邵亦杨,“历史、传说与当代叙事”,《美术向导》,2014年第1期(改版后第一期)
邵亦杨,“我看,我被看,我看着我被看----视觉文化研究中的当代艺术三例”,《文艺研究》,2013年第7期
“身体策略与社会政治---西方当代身体艺术谱系”, 《美术研究》,2012年第1期
“超越后现代-看西方当代艺术理论新趋势”,《美术》,2012年第8期
“穿越后现代”,中国美协编,《建构美术的国际视野》,四川美术出版社,2011年12月
“具象绘画如何进入前卫经典”?《荣宝斋》 ,2011年10月
“看与被看: 从女性自我画像看中国的女性艺术”,《美术观察》,2011年第4期
“土地•身体•艺术---写在瓦布鲁特艺术中国展2011”之前,《美术观察》2011年第1期
从后殖民到跨文化——当代艺术中的游牧者,《文艺研究》,2010年第7期
“视觉文化与美术史”,《美术研究》,2009年第4期(12月)
“裸露的真实:性•性别与身体政治”,《美术观察》,2009年第10期
“从绘画到影像:数码时代的三个片段”,《文艺研究》,2009年第6期
“跨文化-世界美术史的新座标”,《美术观察》 ,2008年第4期
“艺术批评死亡了?”《美术研究》 ,2008年第4期
“形式与反形式”, 《美术研究》, 2007年第4期
“他们不再年轻,他们不再震撼”,《美术观察》,2007年第4期
“后现代主义之后”,《美术研究》,2006年第4期
“绘画又回来了吗?”, 《世界美术》,2006年第3期
“接触的地带还是冲突的地带?——悉尼双年展的当代性”,《美术观察》,2006年第9期
“为了震惊而震惊?——从英国青年艺术看当代前卫艺术问题”,《文艺研究》,2006年第 6 期
“关系的艺术与后—现代主义”,《美术观察》2006年第 1期
“Tate vs Moma:现代博物馆面临新挑战”,《中国美术馆》,2005年第3期
“yba 与后前卫”,《美术研究》,2005年第1期
“从形式美学到视觉文化”,《美术观察》,2003年第12期
英文论文:
Shao Yiyang 2016, 'Whither Art History?', The Art Bulletin, vol. 98, no. 2, pp. 147-150
Shao Yiyang “Infinite Social Landscape” in Ulrich GroBmann and Petra Krutisch, ed., The Challenge of the Object, 33rd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History of Art, Congress Proceedings, Part 3, German National Museum, Nuremberg, 2013
Shao Yiyang "The International Identity of Chinese Art: Theoretical Debates on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in the 1990s” in Jason C.Kuo ed.,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and Film: Theory Applied and Resisted, New Academia Publishing, 2013
Shao Yiyang “Chinese Art and Education in 1980-1990s” (translated into German) in Peter J. Schneemann und Wolfgang Brückle (Hg.) Kunstausbildung, Aneignung und Vermittlung künstlerischer Kompetenz, Vereinigung der Kunsthistorikerinnen und Kunsthistoriker in der Schweiz, Bern, München, 2009
Shao Yiyang “Why Realism?” in Jaynie Anderson, ed., Crossing Cultures: Conflict, Migration and Convergence : The Proceedings of the 32n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History of Art (Comite International d'Histoire de l'Art, CIHA),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2008
Shao Yiyang “Art Exhibitions Since 1949” in David Pong, ed., Encyclopedia of Modern China, vol. 4, Charles Scribner's Sons, Detroit, 2009
![](../library/image/to-top2.png)
![](http://i.cafa.edu.cn/sub_artist/fn/library/image/lower.png)
出版
Publications
主要专著:
Chinese Modern Art and Academy, 1980-1990,UMI.il.proquest,USA,2005
《后现代之后》,2008,上海美术出版社第一版;2012,北京大学出版社修订版
《穿越后现代》,2012,北京大学出版社
《西方美术史—从17世纪到当代》,2014,北京大学出版社
Chinese Modern Art and Academy, 1980-1990,UMI.il.proquest,USA,2005
《后现代之后》,2008,上海美术出版社第一版;2012,北京大学出版社修订版
《穿越后现代》,2012,北京大学出版社
《西方美术史—从17世纪到当代》,2014,北京大学出版社
![](../library/image/to-top2.png)
![](http://i.cafa.edu.cn/sub_artist/fn/library/image/lower.png)
版权所有 2007-2025 中央美术学院 Copyright © 2007-2025 CAFA.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0503102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