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
ARTIST
艺术简历
Art Resume
王川
汉族,1967年5月29日生于北京
中央美术学院摄影教授、博士生导师
视觉艺术北京高精尖创新中心 未来图像实验室负责人
2000年开始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摄影与数码媒体工作室
2003 - 201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摄影教研室主任
2011 - 2014年任设计学院副院长
现任中央美术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处长
2011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文化部“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评审专家;
文化部文化科技司“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评审委员、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专家
汉族,1967年5月29日生于北京
中央美术学院摄影教授、博士生导师
视觉艺术北京高精尖创新中心 未来图像实验室负责人
2000年开始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摄影与数码媒体工作室
2003 - 201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摄影教研室主任
2011 - 2014年任设计学院副院长
现任中央美术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处长
2011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文化部“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评审专家;
文化部文化科技司“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评审委员、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专家
年表
Chronology
艺术经历:
1983年进入北京一中美术组,师从著名美术教育家金玉峰先生开始系统学习绘画。
1986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书籍艺术系,1990年毕业获学士学位;
1990 - 1992年在北京饭店做美工;
1992 - 1998年就职于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任美术编辑。
1990 - 2000年间从事儿童插画创作。
由于不断增长的对摄影的喜好,1998年停止出版社工作,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与昆士兰艺术学院联合举办的“MAVA”视觉艺术(摄影)研究生班,2000年毕业获格里菲斯大学视觉艺术(摄影)硕士学位。
2000年留校任教,自此转入摄影艺术创作、研究和教育领域。
在过去十余年的创作教学过程中,对于摄影媒介、艺术创作和摄影教育的思考和探索从未停歇,也逐步形成了个人学术和实践主张。
摄影独到的视觉特性与其最基本的工作原理和庞大的技术系统息息相关,因此技术永远是我们兑现选择的手段。摄影也因此比其它媒介更加强调对人和技术、材料之间关系的把握。这种把握本身就可以成为摄影创作的动因和成果。
这种对不同视觉媒介进行相互比较的兴趣促使绘画和摄影将以一种互为参照的并行状态存在于我今后的创作中。我的关注创作题材和对象 — 中国传统在当下社会中的存在形态 — 在过去20余年的时间里并不曾有太多改变,今后也将持续下去。我也乐于继续在二元论这种“老套”的模式下去思考创作中对象/主题、概念/映射、形式/手段的关系这样的问题。
1983年进入北京一中美术组,师从著名美术教育家金玉峰先生开始系统学习绘画。
1986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书籍艺术系,1990年毕业获学士学位;
1990 - 1992年在北京饭店做美工;
1992 - 1998年就职于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任美术编辑。
1990 - 2000年间从事儿童插画创作。
由于不断增长的对摄影的喜好,1998年停止出版社工作,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与昆士兰艺术学院联合举办的“MAVA”视觉艺术(摄影)研究生班,2000年毕业获格里菲斯大学视觉艺术(摄影)硕士学位。
2000年留校任教,自此转入摄影艺术创作、研究和教育领域。
在过去十余年的创作教学过程中,对于摄影媒介、艺术创作和摄影教育的思考和探索从未停歇,也逐步形成了个人学术和实践主张。
摄影独到的视觉特性与其最基本的工作原理和庞大的技术系统息息相关,因此技术永远是我们兑现选择的手段。摄影也因此比其它媒介更加强调对人和技术、材料之间关系的把握。这种把握本身就可以成为摄影创作的动因和成果。
这种对不同视觉媒介进行相互比较的兴趣促使绘画和摄影将以一种互为参照的并行状态存在于我今后的创作中。我的关注创作题材和对象 — 中国传统在当下社会中的存在形态 — 在过去20余年的时间里并不曾有太多改变,今后也将持续下去。我也乐于继续在二元论这种“老套”的模式下去思考创作中对象/主题、概念/映射、形式/手段的关系这样的问题。
观点
Opinion
学术观点与教学主张:
如果与绘画艺术以万年计的历史相比,摄影180年的短暂发展历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如果从其今天它的的体量、波及广度和影响深度看,摄影又无疑是一个人类视觉媒介的奇迹。当代摄影媒介是视觉文化最重要的构成,凭借与数字科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紧密关联已成为超越地缘、政治、种族、文化的世界性语言和传播介质。
摄影的本质是选择,技术是兑现选择的手段。所有的风格、意识、美学效果都是对选择的确认、修饰和强化。无论照片如何接近对象,它们之间永远划不上等号。照相机总可以帮我们从复杂纷乱的现实中将个人的关注分离提取,将自己的想法瞬间变成画面,并赋予它们意义。拍照这个行为之所以被越来越多的人无数次地重复,记录世界固然是目的,但证明自己的也绝不在少数。
摄影首先是主观的,其次才是客观的。摄影客观性更多是建立在与绘画的比照,而非对象之上。由摄影图像构成的“中间世界”已经确凿地存在于我们的内心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它既带来了信息又遮蔽了视线,它既激发观看的欲望也阻断探究的企图。
我的研究生导师福瑞德先生用木桶原理概括摄影的特征,他试图提示我们将摄影理解为一个系统有多重要。有趣的是今天貌似一统天下无所不能的数字影像的木桶上,那根最短的木条,与它诞生之初并无二致,仍然是存储。摄影教学同样是一个系统工程,更需要结构性思考。中央美院的摄影专业教学既注重艺术个性培养,同时也不排斥主流评价体系;既强调专业性训练又兼顾创造性思维,力求在技术与观念、艺术与应用之间建立平衡。我鼓励学生立足中国当下的社会现实,观照本土文化沿革,去探索关于中国、面向世界的图像媒介和视觉语言体系。
创作和研究是作为一名中央美院教授的立身之本,失去这个基础,教学则无从谈起。教师这个身份决定了你必须是那个知“所以然”的人,这意味着你需要保持在风云变幻之际给出判断、表明立场、给出理由的能力。近年来我的研究方向“摄影媒介研究”更强调将摄影在这个语境中进行考察、解读和探索。在充分梳理二十世纪传统图像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摄影行为、图像生产与策略、图像阐释的语言系统等重要方面展开教学、研究和实践。
我的创作经历了从美学主导转向了把摄影作为视觉媒介,在思维、信息和语言层面而展开的实验性运用和表达,同时我主张对创作、研究和写作给予同等重视。我的创作题材和关注对象 — 中国传统在当下社会中的存在形态 — 在过去20余年的时间里不曾改变,今后也将持续下去。我乐于继续在二元论这种“老套”的模式下去思考创作中对象/主题、概念/映射、形式/手段的关系这样的问题。
如果与绘画艺术以万年计的历史相比,摄影180年的短暂发展历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如果从其今天它的的体量、波及广度和影响深度看,摄影又无疑是一个人类视觉媒介的奇迹。当代摄影媒介是视觉文化最重要的构成,凭借与数字科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紧密关联已成为超越地缘、政治、种族、文化的世界性语言和传播介质。
摄影的本质是选择,技术是兑现选择的手段。所有的风格、意识、美学效果都是对选择的确认、修饰和强化。无论照片如何接近对象,它们之间永远划不上等号。照相机总可以帮我们从复杂纷乱的现实中将个人的关注分离提取,将自己的想法瞬间变成画面,并赋予它们意义。拍照这个行为之所以被越来越多的人无数次地重复,记录世界固然是目的,但证明自己的也绝不在少数。
摄影首先是主观的,其次才是客观的。摄影客观性更多是建立在与绘画的比照,而非对象之上。由摄影图像构成的“中间世界”已经确凿地存在于我们的内心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它既带来了信息又遮蔽了视线,它既激发观看的欲望也阻断探究的企图。
我的研究生导师福瑞德先生用木桶原理概括摄影的特征,他试图提示我们将摄影理解为一个系统有多重要。有趣的是今天貌似一统天下无所不能的数字影像的木桶上,那根最短的木条,与它诞生之初并无二致,仍然是存储。摄影教学同样是一个系统工程,更需要结构性思考。中央美院的摄影专业教学既注重艺术个性培养,同时也不排斥主流评价体系;既强调专业性训练又兼顾创造性思维,力求在技术与观念、艺术与应用之间建立平衡。我鼓励学生立足中国当下的社会现实,观照本土文化沿革,去探索关于中国、面向世界的图像媒介和视觉语言体系。
创作和研究是作为一名中央美院教授的立身之本,失去这个基础,教学则无从谈起。教师这个身份决定了你必须是那个知“所以然”的人,这意味着你需要保持在风云变幻之际给出判断、表明立场、给出理由的能力。近年来我的研究方向“摄影媒介研究”更强调将摄影在这个语境中进行考察、解读和探索。在充分梳理二十世纪传统图像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摄影行为、图像生产与策略、图像阐释的语言系统等重要方面展开教学、研究和实践。
我的创作经历了从美学主导转向了把摄影作为视觉媒介,在思维、信息和语言层面而展开的实验性运用和表达,同时我主张对创作、研究和写作给予同等重视。我的创作题材和关注对象 — 中国传统在当下社会中的存在形态 — 在过去20余年的时间里不曾改变,今后也将持续下去。我乐于继续在二元论这种“老套”的模式下去思考创作中对象/主题、概念/映射、形式/手段的关系这样的问题。
参展
Exhibition
重要个展
2020 《并行:历史与当下》 广州33当代艺术中心,广州
2014 《流年》 天主教辅仁大学艺术学院艺廊,台北
2013 《彩》 北京艺门画廊,北京
2011
《王川摄影展》 爱普生影艺坊,上海M50
《再聚焦:龙》 北京艺门画廊,北京
2009
《燕京八景》 北京艺门画廊,北京
《像素北京》个展 北京艺门画廊,北京
2006 《后事实-王川、姚璐影像展》双个展 新北京画廊,北京
重要群展
2019
《首届中国插画艺术展》 北京民族文化宫
《華藝國際(香港)2019春拍预展》 香港君悦酒店
《摄影180年在中国》 银川当代美术馆
《历史的凝视:再访当代中国艺术》 深圳木星美术馆
2018
《人工智能时代:摄影图像的空间转换》天津站 天津美术馆
《通州视觉记忆—大型影像采集及数据管理应用平台》课题展 槐谷林艺术花园
《沿巴尔干山到黑海——中保当代美术交流展》 太庙艺术馆
《无境的追寻》暨中国当代摄影艺术展 北京大都会艺术中心
《圆融——佛教与艺术展》 莆田市美术馆
2018首届北镇国际摄影大展 辽宁北镇
《人工智能时代:摄影图像的空间转换》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再空间•家美术馆》特别展 白盒子艺术馆
《大地之维:用艺术书写当代》 石家庄麓美术馆
《文明的回响•第三回•时代肖像》 太庙艺术馆
2017
《丝路山海情-中午当代美术交流展》 小祚美术馆
丽水摄影节《移山止水》 浙江丽水
丽水摄影节《10+ 中法高等院校摄影专业教授作品联展》 浙江丽水
《第聂伯之会—中午当代美术交流展 》 太庙艺术馆
《文明的回响:致匠心》 景德镇陶溪川美术馆
《纸上·2017—中央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 北京时代美术馆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第13届全军美术作品展 览》 八一美术馆
《一丝之隔—时装与艺术对话展 》 筑中美术馆
2016
《中央美术学院‘接力’系列展:艺术再长征》 中国美术馆
《时代的跨度:中国当代影像与北宋时期审美思潮的回望》
香港大学美术馆
达喀尔双年展《重塑:54+1 — 绿色的未来力量》 达喀尔
《丝路云裳》大展 太庙艺术馆
2015
《陌生的亚洲》第二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主题展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做景观天:首届西安当代影像艺术文献展》 西安美术馆
《首届长江国际美术双年展》联展 重庆长江美术馆
《 三影堂首届实验影像开放展 》 三影堂艺术中心,北京
2014
《未来的回归: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 密歇根州立大学布罗德美术馆,美国
《灵光与后灵光》北京摄影双年展主题展武汉巡展 武汉美术馆,武汉
2013
《CAFA教师作品展》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灵光与后灵光》北京摄影双年展主题展 北京世纪坛,北京
2010
《十年曝光 ─ 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当代影像》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向摄影致敬 ─ 技术之美》》 映画廊,北京
《视像再造 — 中国当代摄影国际巡回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全球巡展
2009
《静观景观》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008
Photo Miami ART+SHANGHAI 画廊,迈阿密
《超自然-中国当代影像展》 Artgate 画廊,纽约
《影像动力学》 百年印像,北京
《西门子家电第二届彩绘冰箱艺术展》 798,北京
《FOTOFEST 2008 Biennial, Current Perspectives 1998-2008》, 休斯顿
2020 《并行:历史与当下》 广州33当代艺术中心,广州
2014 《流年》 天主教辅仁大学艺术学院艺廊,台北
2013 《彩》 北京艺门画廊,北京
2011
《王川摄影展》 爱普生影艺坊,上海M50
《再聚焦:龙》 北京艺门画廊,北京
2009
《燕京八景》 北京艺门画廊,北京
《像素北京》个展 北京艺门画廊,北京
2006 《后事实-王川、姚璐影像展》双个展 新北京画廊,北京
重要群展
2019
《首届中国插画艺术展》 北京民族文化宫
《華藝國際(香港)2019春拍预展》 香港君悦酒店
《摄影180年在中国》 银川当代美术馆
《历史的凝视:再访当代中国艺术》 深圳木星美术馆
2018
《人工智能时代:摄影图像的空间转换》天津站 天津美术馆
《通州视觉记忆—大型影像采集及数据管理应用平台》课题展 槐谷林艺术花园
《沿巴尔干山到黑海——中保当代美术交流展》 太庙艺术馆
《无境的追寻》暨中国当代摄影艺术展 北京大都会艺术中心
《圆融——佛教与艺术展》 莆田市美术馆
2018首届北镇国际摄影大展 辽宁北镇
《人工智能时代:摄影图像的空间转换》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再空间•家美术馆》特别展 白盒子艺术馆
《大地之维:用艺术书写当代》 石家庄麓美术馆
《文明的回响•第三回•时代肖像》 太庙艺术馆
2017
《丝路山海情-中午当代美术交流展》 小祚美术馆
丽水摄影节《移山止水》 浙江丽水
丽水摄影节《10+ 中法高等院校摄影专业教授作品联展》 浙江丽水
《第聂伯之会—中午当代美术交流展 》 太庙艺术馆
《文明的回响:致匠心》 景德镇陶溪川美术馆
《纸上·2017—中央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 北京时代美术馆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第13届全军美术作品展 览》 八一美术馆
《一丝之隔—时装与艺术对话展 》 筑中美术馆
2016
《中央美术学院‘接力’系列展:艺术再长征》 中国美术馆
《时代的跨度:中国当代影像与北宋时期审美思潮的回望》
香港大学美术馆
达喀尔双年展《重塑:54+1 — 绿色的未来力量》 达喀尔
《丝路云裳》大展 太庙艺术馆
2015
《陌生的亚洲》第二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主题展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做景观天:首届西安当代影像艺术文献展》 西安美术馆
《首届长江国际美术双年展》联展 重庆长江美术馆
《 三影堂首届实验影像开放展 》 三影堂艺术中心,北京
2014
《未来的回归: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 密歇根州立大学布罗德美术馆,美国
《灵光与后灵光》北京摄影双年展主题展武汉巡展 武汉美术馆,武汉
2013
《CAFA教师作品展》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灵光与后灵光》北京摄影双年展主题展 北京世纪坛,北京
2010
《十年曝光 ─ 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当代影像》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向摄影致敬 ─ 技术之美》》 映画廊,北京
《视像再造 — 中国当代摄影国际巡回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全球巡展
2009
《静观景观》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008
Photo Miami ART+SHANGHAI 画廊,迈阿密
《超自然-中国当代影像展》 Artgate 画廊,纽约
《影像动力学》 百年印像,北京
《西门子家电第二届彩绘冰箱艺术展》 798,北京
《FOTOFEST 2008 Biennial, Current Perspectives 1998-2008》, 休斯顿
策展
Curation
策展
2015
《执像—摄影2 X 6》策展 广州红专厂艺术区
2016
《无界 — 台北国际摄影界大陆艺术家联展》策展 台北中正堂中正艺廊
《空镜—与摄影无关》策展 新美术馆,上海
《泛|东|西—中美摄影联展》策展 贾维茨中心,纽约
2015
《执像—摄影2 X 6》策展 广州红专厂艺术区
2016
《无界 — 台北国际摄影界大陆艺术家联展》策展 台北中正堂中正艺廊
《空镜—与摄影无关》策展 新美术馆,上海
《泛|东|西—中美摄影联展》策展 贾维茨中心,纽约
成果
Achievement
奖项
2017《10+中法高等院校摄影专业教授作品联展》、《移山止水》获丽水摄影节专家推荐展览(作品参展);
2017《中国当代摄影图录》获丽水摄影节专家推荐专家推荐图书项目(含本人分册);
2015-16年度“综合训练 2—个人推广与自我表达”荣获中央美术学院优秀课程奖;
2011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3~2010
在担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摄影专业负责人期间,主持完成“高校本科新增独立学科”(2007)申报工作,摄影专业申报并获得“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8)、“北京市(高等教育)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8)、《商业摄影教程》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2011)等一系列重大奖项;
2000 THIRD PRIZE (Portfolio) of PIEA Student-Teacher Exhibition and Competition;
2000《觉》系列入选中国年度最佳摄影;
课题/项目
2019《通州视觉记忆——大型影像采集及数据管理应用平台》二期课题:宋庄小堡村;《重生——基于圆明园文物残片的数字化创新》
2018“通州视觉记忆—大型影像采集及数据平台建设”项目负责人;
2017中央美术学院“百年辉煌”工程重大理论研究项目“当代中国叙事—影像实践案例研究与图像理论建构”项目负责人;
主要作品:
2019 《历史与当下》大型主题创作;
2017 《东君》摄影装置;
2016 《历史的格栅 — 遵义1935》大型光栅灯箱;
2012 开始《PXL:X》、《再聚焦:X》系列;
2010-2011《再聚焦:龙》系列;
2009《燕京八景》系列;
2008《像素北京》、《像素肖像》系列;
2007-2008 《Invasion》、《Tableau》、《白日梦》系列;
2000 《觉》系列;
演讲
2019 《王川:谁说人人都是摄影师?》,洞见ART,艺讯网;《“开物与顿悟——科技的手段,精神的感知”大型艺术与科学论坛》,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科技大学;《返本开新——粤港澳大湾区美术与设计本科人才培养创新论坛》,广州美术学院
2018 《模糊的历史——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影像中的呈现》,超颗粒Dialogue Vol.12,三里屯盈科中心三克影院;《前行与回归——摄影媒介再认知》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院;
2017 中美高校联盟交流:Panel Discussion:Art in New Urban Culture,发表演讲The Role of Art in China’s New Urban Culture
2015《平行世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10年庆典学术论坛;
2014《应对共同的挑战 — 艺术设计院校学科建设的问题思考》,辽宁省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研讨会;
2013 《应变 — 转变中的摄影媒介》中央美术学院“直面名师”系列讲座;
《有形与无形的品牌塑造力》,中国服装论坛品牌实验沙龙论坛;《省3》北京国际时尚24论坛;
2012《美术馆古代绘画藏品保存修复成果的多媒体展示》,卷轴绘画保存修复学术研讨会;
2010 PECHAKUCHA NIGHT BEIJING演讲艺术家;
2008 《选择·适应·生存 ─ 浅述中央美院摄影专业教学理念》,全国艺术设计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研讨会;
2006 PHOTOGRAPHIC EDUCATION AT CHINA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PMA/PIEA年会;
学术活动
2019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评审评委;第七届西安美术学院金拴马桩奖评委;
2018 《再谈摄影复杂性》,北京国际摄影周2018多媒体影像学术系列研讨;《城市文化范——通州老照片里的40年变迁》,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腾讯云会客厅-通州视觉记忆,腾讯视频;
2017 EAST 科技艺术国际教育大会;索尼青年摄影师发展计划评委;德国8《摄影的语言—杜塞尔多夫学院》大展研讨会;
2016 Studio Art Education in China and America: Critical, Thinking and Creativity,Columbia Discussion Panel;索尼青年摄影师发展计划评委;
2015《做景观天:首届西安当代影像艺术文献展》暨“1995年之后的中国 当代摄影走向”、“美术学院的摄影价值”学术研讨会;
2014 文化部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评审委员;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工作坊“世界的表皮”;
2013年度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评审委员;第二届“全国青年摄影大赛”评委;
2012 首届“全国青年摄影大赛”评委;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艺术媒体设计学workshop;
2011法国电视2台艺术频道ARTE专题节目“目的地:北京”-1:《寻找龙的足迹》专访艺术家;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流行文化与传统审美”嘉宾;
第二届“我的香格里拉”摄影大赛评委;
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视像再造—中国当代摄影国际巡回展》组委会评审;《美术馆古代绘画藏品保存修复成果的多媒体展示》卷轴绘画保存修复学术研讨会发言;教育部摄影基础课程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授课专家;
2009 澳门艺术节评委;首届“我的香格里拉”摄影大赛评委;
2005 PMA/PIEA Conference “Meeting Imaging Education Challenges”奥兰多,美国;
2017《10+中法高等院校摄影专业教授作品联展》、《移山止水》获丽水摄影节专家推荐展览(作品参展);
2017《中国当代摄影图录》获丽水摄影节专家推荐专家推荐图书项目(含本人分册);
2015-16年度“综合训练 2—个人推广与自我表达”荣获中央美术学院优秀课程奖;
2011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3~2010
在担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摄影专业负责人期间,主持完成“高校本科新增独立学科”(2007)申报工作,摄影专业申报并获得“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8)、“北京市(高等教育)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8)、《商业摄影教程》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2011)等一系列重大奖项;
2000 THIRD PRIZE (Portfolio) of PIEA Student-Teacher Exhibition and Competition;
2000《觉》系列入选中国年度最佳摄影;
课题/项目
2019《通州视觉记忆——大型影像采集及数据管理应用平台》二期课题:宋庄小堡村;《重生——基于圆明园文物残片的数字化创新》
2018“通州视觉记忆—大型影像采集及数据平台建设”项目负责人;
2017中央美术学院“百年辉煌”工程重大理论研究项目“当代中国叙事—影像实践案例研究与图像理论建构”项目负责人;
主要作品:
2019 《历史与当下》大型主题创作;
2017 《东君》摄影装置;
2016 《历史的格栅 — 遵义1935》大型光栅灯箱;
2012 开始《PXL:X》、《再聚焦:X》系列;
2010-2011《再聚焦:龙》系列;
2009《燕京八景》系列;
2008《像素北京》、《像素肖像》系列;
2007-2008 《Invasion》、《Tableau》、《白日梦》系列;
2000 《觉》系列;
演讲
2019 《王川:谁说人人都是摄影师?》,洞见ART,艺讯网;《“开物与顿悟——科技的手段,精神的感知”大型艺术与科学论坛》,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科技大学;《返本开新——粤港澳大湾区美术与设计本科人才培养创新论坛》,广州美术学院
2018 《模糊的历史——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影像中的呈现》,超颗粒Dialogue Vol.12,三里屯盈科中心三克影院;《前行与回归——摄影媒介再认知》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院;
2017 中美高校联盟交流:Panel Discussion:Art in New Urban Culture,发表演讲The Role of Art in China’s New Urban Culture
2015《平行世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10年庆典学术论坛;
2014《应对共同的挑战 — 艺术设计院校学科建设的问题思考》,辽宁省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研讨会;
2013 《应变 — 转变中的摄影媒介》中央美术学院“直面名师”系列讲座;
《有形与无形的品牌塑造力》,中国服装论坛品牌实验沙龙论坛;《省3》北京国际时尚24论坛;
2012《美术馆古代绘画藏品保存修复成果的多媒体展示》,卷轴绘画保存修复学术研讨会;
2010 PECHAKUCHA NIGHT BEIJING演讲艺术家;
2008 《选择·适应·生存 ─ 浅述中央美院摄影专业教学理念》,全国艺术设计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研讨会;
2006 PHOTOGRAPHIC EDUCATION AT CHINA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PMA/PIEA年会;
学术活动
2019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评审评委;第七届西安美术学院金拴马桩奖评委;
2018 《再谈摄影复杂性》,北京国际摄影周2018多媒体影像学术系列研讨;《城市文化范——通州老照片里的40年变迁》,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腾讯云会客厅-通州视觉记忆,腾讯视频;
2017 EAST 科技艺术国际教育大会;索尼青年摄影师发展计划评委;德国8《摄影的语言—杜塞尔多夫学院》大展研讨会;
2016 Studio Art Education in China and America: Critical, Thinking and Creativity,Columbia Discussion Panel;索尼青年摄影师发展计划评委;
2015《做景观天:首届西安当代影像艺术文献展》暨“1995年之后的中国 当代摄影走向”、“美术学院的摄影价值”学术研讨会;
2014 文化部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评审委员;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工作坊“世界的表皮”;
2013年度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评审委员;第二届“全国青年摄影大赛”评委;
2012 首届“全国青年摄影大赛”评委;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艺术媒体设计学workshop;
2011法国电视2台艺术频道ARTE专题节目“目的地:北京”-1:《寻找龙的足迹》专访艺术家;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流行文化与传统审美”嘉宾;
第二届“我的香格里拉”摄影大赛评委;
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视像再造—中国当代摄影国际巡回展》组委会评审;《美术馆古代绘画藏品保存修复成果的多媒体展示》卷轴绘画保存修复学术研讨会发言;教育部摄影基础课程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授课专家;
2009 澳门艺术节评委;首届“我的香格里拉”摄影大赛评委;
2005 PMA/PIEA Conference “Meeting Imaging Education Challenges”奥兰多,美国;
出版
Publications
出版
2018《灰色的调色板:我在美院》参与撰写,中信出版社;
2017《中国当代摄影图录-王川》编著,浙江摄影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4 <Photography 4.0: A Teaching Guide for the 21st Century-Educators Share Thoughts and Assignments> ,国际摄影教育合作研究中国访谈专家,参与撰写,Taylor and Francis Group;
2009《观念摄影丛书—这儿的空间》编著,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8《商业摄影教程》选题策划、联合撰稿,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后事实》作品合集,岭南美术出版社;
2018《灰色的调色板:我在美院》参与撰写,中信出版社;
2017《中国当代摄影图录-王川》编著,浙江摄影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4 <Photography 4.0: A Teaching Guide for the 21st Century-Educators Share Thoughts and Assignments> ,国际摄影教育合作研究中国访谈专家,参与撰写,Taylor and Francis Group;
2009《观念摄影丛书—这儿的空间》编著,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8《商业摄影教程》选题策划、联合撰稿,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后事实》作品合集,岭南美术出版社;
文章及发表
Texts
论文发表
2019 《图像数据、公共记忆与城乡变迁——「通州视觉记忆—大型影像采集及数据管理应用平台」的课题思考》,《美术研究》2019年第3期
2018 《未及话别已相逢》,《美术观察》2018年第8期
2017 《从摄影到规划—中央美术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王川教授访谈》,《美术研究》杂志2017年3期;
2006 《在迹象中存在》,《中国摄影》2006年8期;
2019 《图像数据、公共记忆与城乡变迁——「通州视觉记忆—大型影像采集及数据管理应用平台」的课题思考》,《美术研究》2019年第3期
2018 《未及话别已相逢》,《美术观察》2018年第8期
2017 《从摄影到规划—中央美术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王川教授访谈》,《美术研究》杂志2017年3期;
2006 《在迹象中存在》,《中国摄影》2006年8期;
版权所有 2007-2024 中央美术学院 Copyright © 2007-2024 CAFA.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0503102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