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禹
zhouzhiyu
周至禹
zhouzhiyu
艺术简历
Art Resume
简历
1982年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获学士学位。1988年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现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流行色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

著作出版
造型与形式构成1990 合译 第二译者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现代西方素描鉴赏与研究1991 合著 第一作者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招贴设计1998 山东美术出版社
草图与完成品设计1999 合著 第二作者青岛出版社
过渡 2000 湖南美术出版社
自然探美 2002 山西人民出版社
中央美术学院基础训练作品集 2002 合编 第二作者 河北美术出版社
周至禹速写2003 山西人民出版社
发现设计2004 山西人民出版社
拓展思维2004 山西人民出版社
写生设计2005 山西人民出版社
田心相心2005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设计的造型基础训练》(VCD)2004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
《造型基础》2005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形态与分析》2005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设计素描》2006 高等教育出版社
《设计色彩》2006 高等教育出版社
边写边画2006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边走边看2006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边看边写2006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形式基础》2007高等教育出版社
《思维与设计》2007 北京大学出版社
《设计基础教学》2007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央美术学院高考作品评析2006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速写——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学生作品集2008 湖北美术出版社
色彩——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学生作品集2008 湖北美术出版社
《深沉与仰望》2008 重庆大学出版社
《神圣与永恒》2008 重庆大学出版社
《神对与凝想》2008 重庆大学出版社
《祛魅与解咒》2008 重庆大学出版社
《周至禹作品集——速写卷》2008山西人民出版社
《周至禹作品集——素描卷》2008山西人民出版社
《周至禹作品集——色彩卷》2008山西人民出版社
《周至禹作品集——版画卷》2008山西人民出版社
《中央美院设计学院学生作业选——形态表象研究》2008浙江美术出版社
《中央美院设计学院学生作业选——自然形态研究》2008浙江美术出版社
《中央美院设计学院学生作业选——人工形态研究》2008浙江美术出版社
《形式基础训练教程》2009高教出版社
《风景的漂流》2010 重庆大学出版社
《精神的漫游》2010重庆大学出版社
《艺术设计思维训练教程》2010重庆大学出版社
主编《其土石出——中央美院设计学院基础教学作品集》2011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为天上的诸神搭座桥》2011 重庆大学出版社
《来去欧洲,逛逛大教堂》2011台湾策马如林文化出版公司
《来去欧洲,逛逛博物馆》2011台湾策马如林文化出版公司
《破解当代艺术的迷思》2012 台湾九韵文化出版公司
《艺术的色彩》2013重庆大学出版社
《风景写生》2013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要学术论文:
创作笔记摘录  《美术》1982.9
创作漫谈       《版画世界》1991.4
艺术的自然之道  《美术研究》1992.2
用心去看生活   《艺术教育》1992.2
关于素描教学的设想与实践 《美术》1993.4
全国高等美术院校素描教学研讨会综述《美术》1993.4
现代素描随想《美术研究》1995
设计的行为,行为的设计《美术研究》1995
海报的新时代 ——波兰招贴设计 《艺术与设计》1997
酒瓶与香水瓶设计 《艺术与设计》
错位的设计《美术观察》
我们怎样上造型基础课《包装与设计》2001.5
面向新世纪的设计与教育《美术研究》2001。12
造型基础教学笔记《美术研究》2001.12
从具象到抽象从物象到心象 《美苑》2004.1
关于当代文化与当代设计的一点思考《中国美术馆》2005.10
无奈的设计《中国美术馆》2006.7
关于设计实习的思考《美术观察》2010.9
设计基础教育亟待思考《美术观察》2011.5
设计学院基础教学再认识《美院艺讯网》2011.5
《克利与他的教学笔记》(重大出版社2011)收入多篇关于克利的文章
《设计素描教育亟待思考:《美术观察》2011。9
《康定斯基让我们仰望艺术的星空》中国日报网等2011.9。15
《关于城市雕塑的一点看法》《美术观察》2013.02
收藏:
大英博物馆收藏《王家女子李家儿》、《秋香》、《果树下面》
日本神奈川美术馆收藏《信天游》、《芳草青青》
德国路德维希博物馆收藏《渔歌唱晚》、《夏日温柔》、《王家女子李家儿》
美国波特兰博物馆收藏《山道弯弯》、《雷雨季节》、《人约黄昏后》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美术学院收藏《芳草青青》、《青纱帐》
中国美术馆收藏《王家女子李家儿》、《山道弯弯》、《秋香》
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荒山春》、《山风》、《人约黄昏后》、《山道弯弯》
广州美术馆收藏《惊蛰》
哈尔滨艺术宫版画博物馆《雪夜无声》
黄河博物馆收藏《船夫曲》

获奖:
版画《王家女子李家儿》二十世纪中国大展优秀奖1992
版画《戴月归》北京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五十周年美展优秀奖1992
版画《雷雨季节》第十届全国版画展铜奖
2004年全国总工会“先进师德”个人奖
2003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奖
2005 中国流行色协会色彩教育大奖
2008《设计素描》获中央美术学院艺术人文科研成果奖
2009《神圣与仰望》、《神对与凝想》获西南出版业优秀图书奖
2011 散文《风景的漂流》与《精神的漫游》进入四川省中小学图书馆馆配。
2011《艺术设计思维训练教程》获 中国大学出版社第二届优秀教材一等奖

课程获奖:
2004年北京市《造型基础》精品课程
2007年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基础》精品课程。
2007年《设计基础教学》北京市精品教材
2009 年《思维训练》教材为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项(重点)
2011年 《形式基础教程》北京市精品教材
教育心得:
教育前辈陈寅恪先生指出大学教育贵在: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这是针对普遍的大学教育而言。或许可以这样说:对于美术学院,对于设计学院,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审美之表达,创造之品性。对于设计的基础教育而言,我以为亦是如此。
培养一种精神的坚强与自信,对知识的渴望与热情是多么重要。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有可能进一步强调作为设计基础的素质,强调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力与观察力,对事物的探究与改变的兴趣,对视觉表现的审美能力。主动参与的学习状态并非考勤所能带来,乐于探究的质疑精神需要提倡才能形成,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生活在当代信息社会理应具备的一种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做出判断的必要素质,最后,交流与合作是设计师必备的基本能力,这些都应贯穿在每一个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于是,我们就知道,我们的教育面对的是:人。基础的教育是人的教育。教育应当是充满人性的、关注人而非常识的教育。
教育还应以培育批判质疑的态度为己任,唯有批判与怀疑,才有可能突破既定的条律的约束,从新的可能性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让学生具备自我反省的态度与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创新的自信建立在这种不断梳理自己思维的基础上。设计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发现和认识自身,为他们提供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最大空间。同时,设计的创新也是对既有要素的灵活综合,这种对各种可能的设计元素进行重新组合的能力,也是创新能力的一种反映。
我们有一点点理想,我们面对着周围已经成为现实的设计的低下与混乱时,我们知道,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和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的生活形态密切相关。如果我们追求更为和谐、自然的生活,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说的“诗意的生活”,我们就感到一种教育的责任。也就是说,这应当成为我们教育的理想与动力。
设计对于生活形态改变的影响力。设计,应当是真的,在使用上是可信的、诚实的;应当是善的,在人性上是关爱的、体贴的;也应当是美的,在感受上是愉悦的,舒适的。同时,在资源的使用上是适度的,克制的。对此,我们从更高的设计伦理观方面去审视,由此来决定我们的基础教育的理论思想构架。
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不仅在教育内容上,而且在教学模式上都有一个创新的变化。令师生都自然地以一种快乐与兴奋的状态投入其中,让教学充满想象的空间与变化的可能,让设计学院真正成
版权所有 2007-2023 中央美术学院 Copyright © 2007-2023 CAFA.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0503102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