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创动态
Latest News
陈爱娴 | 眷山恋海
来源: 原创 刘丽娟# Art陈琦 时间:

 

 

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社会价值思辨中的重要一环,在中国美学的发展中,有关这一主题的审美活动也是源远流长,与自然共生、以情驭景、达到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是推动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思想。山水观念作为中国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代表了山水的物象,更包涵着古人对宇宙、自然的理解。我在版画的学习和研究中,也是基于这样的自然山水观念展开,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探索自然山水在画面中的构成,二是深化对中国山水观念的表现,进而探讨人与环境的相处模式以及人在自然中的和谐状态。

我最初对空间环境的集中思考,可以从本科时期的丝网版画中找到源头。《放空时间》是我创作的系列丝网版画,我将“放空”和“时间”组成题目,意图表明一种以人的主观视角为主体的精神状态,这样的状态应该是自然的、无功利的、不受时间约束的,而承载这样状态的空间,主要来自学生时期发生过交互的生活环境。我尝试通过对这些空间的再构成,形成具有本人思维、审美特点的画面效果。

图1 《放空时间系列1-9》单幅20cmx30cm 丝网版画 2018年

这组系列作品中,自然山水的元素就已经开始出现,但并没有成为独立的表现对象,更多是个人生活的状态展现,并没有完全将画面语境展开到更大范围的自然宇宙中去;总体还是小视角的、迎合丝网版画的版种特色的,受到当代商业装饰风格影响,相对而言更注重画面空间构建方式,更大意义上的人文思考则展露的不够充分。

图2 《放空时间系列10-18》单幅20cmx30cm 丝网版画 2018年

在硕士研究生阶段,我继续以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作为创作内核。相对于本科阶段,我希望可以更多地在画面中挖掘自然山水的美,对比其它版种,我发现水印木刻是最有东方美学表现能力的——东方文明具有悠久的水印木刻历史,中国水印木刻发展到高度信息化且思潮活跃的当代,画面表现形式也已趋向多元化,但在自然环境的空间构建上,传统与现代元素的碰撞融合是具有表现力的方式之一。由于水印版画与中国山水画天然的共生联系,在表现中国传统山水语言上有天然的适应性;而水印版画发展出的平面、装饰、简洁的版画语言,也十分适合当代抽象语言的表达;因而对于山水元素古今交融的探索,水印版画在艺术语言上是自然契合的。因而我选择了水印木刻来完成该阶段的课题研究。


图3 广西的山和海

在该阶段中,我将创作主题定位在了南海的山海风景,广西壮族自治区位处亚热带沿海地带,以秀灵的山水面貌和平和的人文氛围而闻名,并孕育了南方新田园诗风格的漓江画派,在这样画派思潮的引领下,广西绘画艺术独具灵秀畅意、淳朴率真的地域风格。我在广西北部湾地区成长生活,本地的山海自然环境和学习期间版画院系浓厚的科研氛围,对我有深刻的影响。
首先,我尝试在创作中将山海自然环境的古今元素进行融合,提取了中国山水画的线描元素,并结合之前创作中的装饰块面,将两者进行融合。《日和海波平》和《悠波垂月闲》两幅水印木刻即是按照这样的思路实践的,通过平面色块的组合,构成带有象征意味的山水空间,同时,使用中国山水画白描的线性绘画语言在已构成的空间中再深入开辟另一个古意的山水世界,此外,画面中使用了大量的留白,一方面为了凸显线面组合对比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更是为了借由留白空间营造出空灵诗意的山水氛围;这样的融合方式总体上来说是偏小品式的,取的是简单、纯粹的装饰趣味。


图4《日和海波平》40cmX55cm 水印木刻 2021年


图5《悠波垂月闲》40cmX55cm 水印木刻 2021年

《日和海波平》在块面构架上使用了十字构图,首先以竖形的折叠平面营造了纵深的空间,并以山石色块来平衡画面;其次使用线性语言穿插在块面之—古树与面竖立支撑,小舟带着水波横向穿插,山脉随着折叠空间蜿蜒构成了画中的折叠空间。《悠波垂月闲》加强了平面色块的支撑感,使用几何和型的穿插组合,构成了循环错构的立体空间,其中线性的山水画形象在块面包围的折叠空间中以山水画卷类的形式延展出来,画中世界与色块空间相呼应,以尝试营造带有人文诗意的思考空间。这一阶段作品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山水媒介关于线面表现形式的组合与对比,因而主要使用了朴素、单纯的绘画语言来表现山水动静变化的自然特点,以诗意的画面效果营造平远、安静、闲逸的山水空间意境,为下一步的创作研究打下基础。

图6 《山海诗·惠音和畅》55cmx80cm 水印木刻 2022年

在下一阶段,我尝试深挖水印木刻的绘画语言特点,在技术上着重探索了水印木刻的印痕效果:利用水性颜料和宣纸的结合,通过印刷方式自然产生的木板平面印痕效果和类同水墨画的水晕美感,尝试将“水味”、“木味”、“刀味”进一步结合,以此三味相辅相成,共同营造画面的气韵。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我进行了《山海诗》系列的水印木刻实践。在这一系列的创作题材上,我尝试使用更贴近本人生活的场景和活动作为创作题材,如《山海诗·惠音和畅》中,画面的主题是当代男女人物的互动;《山海诗·闲渡戏景》中则主要围绕当代人群出游的主题展开。通过这样的主体选择,人与山水的关系可以展现得更亲切,也能更好地呼应情感的表达。

图7《山海诗·闲渡戏景》55cmx80cm 水印木刻 2022年

在《山海诗·惠音和畅》中,我开始尝试使用色块充满画面,使用色彩、色相之间的组合变化来表现中国绘画的黑白分布、虚实流转的效果,同时延续了中国古代线性绘画元素与块面元素结合的构架方式,以营造出静谧畅意的意境和代入心灵的情感氛围。在《山海诗·闲渡戏景》中,我尝试向更简练、质朴的画面效果靠拢,以更整体地表达山水中的情感;同时,我尝试了人物群像的表现:在由线面交替构成的古船上,用单线白描的绘画语言刻画当代游客的各样游玩活动,以此形成的画面中心与多变、朦胧、迷幻自然空间效果相结合,更突出了游乐、探索和寄情自然的人文情感。

图8《山海诗·闲渡戏景》刻版过程

图9《山海诗·闲渡戏景》手稿
图10《眷山恋海I》55cmx80cm 水印木刻 2022年

图11《眷山恋海I》印制过程(一)

图12《眷山恋海I》印制过程(二)

在毕业创作《眷山恋海》系列中,基于之前实践的经验,我决定更明确地表现山和海的自然形象,并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更清晰地表现人在山海之间的理想状态。《眷山恋海》系列的画面构思核心是以山和海的元素构成具有广西北部湾地域的特色环境,在其中人们以乘坐游轮的方式,作为画面中的观看视角,“游”于这一片山水环境中。系列三张作品,随着游轮处在不同的观看位置,山水的景色、人物的活动都在发生变化。具体在每一幅创作中,我都以创作者的视角主导了每一“次”的游览,因而,每一幅的画面随着创作的推进,都能成为对自然环境体验与思考的过程。我将自身融入画面的每一个物象,在主观意识与客观自然之间,通过以物喻道的探索形式,尝试和谐统一地把握对自然、社会、人文的整体理解。

图13《眷山恋海II》55cmx80cm 水印木刻 2022年
在画面构建上,《眷山恋海》系列延续、改善了之前阶段的表现手法,使用了错位、再构、叠置、变形等一系列的抽象块面空间表述,结合游轮、山石、人物等具象物体,共同构建了多重视觉空间,如同每一个游客看到的不同时空之景;在色彩使用上,这一系列统一确定了以深色海水为基础,承载不同的山水空间的效果,以保持深沉、安静、内敛、雅致的情感基调。其次,人物形象的放大、加强,丰富了人与自然山水的互动交流,以加强“游”的视觉感受。总体上,这一系列作品通过将物象加以提炼、概括、取舍的塑造方式,通过线面结合、虚实结合的环境营造,将古今意象元素进行融合,尝试摆脱时间、空间对视觉束缚,凝练出丰富、有趣、舒适的山水画面;以达到自然朴实的自然美、亲善畅意的精神美和仁智守中的道德美之“天人合一”的境界。

图14《眷山恋海II》细节图


图15《眷山恋海II》细节图

在《眷山恋海》系列中,我尝试发掘海之形象的深沉、平静、广博,和山之形象的多变、秀丽、清远的人文特质,结合同具桂地风情和象征诗意的元素,与人物轻松畅意的群像相结合,共同营造出平和、沉静、淡雅、自然的美学效果和“天人合一”的精神状态。在前几年的疫情时期中,人类出行游玩的机会大大减少,已经不再能够同往日般与自然频繁接触,这或许为我们带来了重新定义于山水自然关系的视角。且在世界局势、气候环境激变动荡的今天,人们对自然的审视和思考拥有了新的角度,对于修复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有了新的契机。我希望通过这组作品能够表达我对人与自然山水和谐关系的理解和向往,也能够阐明中国山水观念在当代水印木刻中的一种美学表现形态。

图16《眷山恋海III》55cmx80cm 水印木刻 2022年
通过这些作品的实践,我认为水印木刻在自然空间的表现上具有独特的视觉美感。自然环境不单是客观形象的再现,也是人主观精神思想的投射,清代张潮的《幽梦影》中提到:“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中国自然山水观在艺术中发展与嬗变,一直以来都基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不断思考与探索,自现当代水印木刻在中国得到解放与重视后,于自然山水的表现上取得了高度的美学成就,对我产生重要影响和教导的除了导师和院系各位老师的技术传授、审美教化之外,其它水印木刻主力地区的水印木刻作品也极大开拓了我的见识。在这其中,富含深厚中国山水观念的作品对我创作研究提供了方向,如雷务武导师的《石迹》系列,安海峰老师的《天问》系列、顾亦鸣老师的《造景起幽》系列、徐冰老师的《芥子园山水卷》等。

在山海空间的构建和价值内核上,陈琦老师的作品给了我最大的启发,他水印版画始终深含中国山水哲思,在他的作品中常能感受到对空间、时间超越现实的理解,和由微及广、由动及静、由繁及简、由有及无的东方美学。梁业建老师的线性人物处理方式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不同于古代线性风格,当代风格的人物处理应当更贴近当下社会的审美倾向和精神状态,以简练、朴素、雅致的艺术形象来展现怡静、中庸、平和、愉悦的自然状态,从而达到更亲切的视觉感受。

在对山水自然表现的一系列创作实践中,我更切实地明晰了水印木刻独特东方人文观念和美感。在我的创作计划中,立足当代中国精神的山水理解和南国风情的山水表现载体来继续深入我的创作研究,从而探索水印木刻在山水上的表现,完成对中国水印木刻艺术有价值的作品,是我真挚的愿景。

 

部分版画手稿作品


图17 柳州三江写生 数码绘画 2022年
图18 柳州三江写生 水印木刻2022年

图19 柳州三江写生 数码绘画 2022年
图20 柳州三江写生 数码绘画 2022年
图21 柳州三江写生 数码绘画 2022年

 

 

 

 


陈爱娴
Chen Aixian

2014-2018年本科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版画系
2020-2023年硕士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版画系

主要参展:
第二届亦雅中国现代水印版画作品展 (岭南会展览馆,广州,2023)
2023第二届广西版画作品展 (桂林画院,桂林,2023)
北海画院红色主题作品展 (北海画院,北海,2023)
“2022发现雁山——广西美术作品展”(桂林理工大学,桂林,2022)
“天赋·匠心”第四届齐白石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美术作品展览(湖南科技大学,湖南,2022)
“2021发现雁山——广西美术作品展”(桂林理工大学,桂林,2021)
2021第一届广西版画作品展(桂林花桥美术馆,桂林,2021)
“牛载春晴”第二届生肖文化藏书票优秀作品展(山西,2021)
第五届广西美术作品展(广西美术馆,南宁,2017)

版权所有 2007-2024 中央美术学院 Copyright © 2007-2024 CAFA.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70723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