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创动态
Latest News
刘晓鑫 | 心灵的归属地
来源: Art陈琦 时间:

 

版画作品是有技术前提的,我本科研究生皆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在7年的版画训练里,从无数次的印刷、制版失败中,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无论什么版种都得静心、清心、耐心,一张作品的成型需要很漫长的时间,与其期待结果不如把精力花在过程中。水印木刻,一种较为严谨克制的创作方式,从草图到分版再到刻制以及最后印刷都环环相扣,特别是大家常说的“三分刻七分印”,更是强调了水印木刻在印刷时需耗用大量的精力。

图1《琉璃世界·旧石》172x112cm 2024年

许是因为受水印木刻这一传统绘画形式的影响,我在图像的选择上深受传统文人雅趣的吸引,我的关注点多在古代文人山水画中,文人园林的设计与建造,水石相映草木丛生、亭 榭廊槛、曲折通幽,凝聚了无数能人巧匠的劳动和智慧,就如《园冶》里写到“及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疃,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也”;还有传统文学故事情节如《石头记》、《牡丹亭》等,其中汇集了多元艺术形式的精华,并且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地创新,最终形成包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对精神的追求、对传统文化的崇拜等多种时代精神相融合的载体 。

图2《园冶》(明)计成

图3《石头记》 (清) 曹雪芹


我最开始做水印木刻也是受到凌君武老师的园林题材作品的影响,凌君武老师的作品里去除了园林的细节化描写例如《遗落的黄昏》,以色块的方式表现园林中的山石、树木、楼台等,画面以扭曲交错的线条创造出一种秩序感,他的作品并不在于对园林的写照,而是试图表现园林中凝结的中国古代文人的文化踪影与文化审美趣味,同时真切质朴的向观者传达他对于古典园林的印象,凸显出传统园林中的意境美。
后再看到陈琦老师的《庭院的窗》系列中,不再拘泥于刻制,在印刷上做到了极致,完全体现了水印木刻的东方韵味,陈琦运用了大面积的黑色,反复的叠压,用园林的花窗为主,隐约透露出窗外月光下植物的剪影,传递出了传统中国文化的精神气质,让观者犹如临于静谧幽深的情境当中,激发了我对东方园林的创作激情。

图4 《遗落的黄昏》150×80cm 水印版画 凌君武

图5 《庭院的窗No.1》水印木刻 35×50cm 1989 陈琦


我的创作中园林是一个主载体,指的不是一个单独的可循的园林,而是我意识里的记忆中模糊的景象,是一种精神高度符号化的形象。可能有一座桥、一条走廊,但我记不得它通向哪里,是一条没有开头与结尾的路。我的绘画里采用了很多拼接的方式,将我零星的记忆合在一起。园林的闲散景致以及园林中凝固着的传统文人的审美趣味、文化基调让我从中寻找到了安放精神的世界与心灵的归属。


《观园》这件作品,以绘景为主。主要展现传统园林中的超手游廊、山石点景等特色,也不拘泥于视觉中心等效果,让作品更像是一张全景照片,将园林整体的风貌展现于观者眼前。
在制版的过程中,我尝试用大面积的色块拼接,先抛弃细节刻画,将色调相对一致的不同区域的分版色块安排在同一木板上,在刻制和印刷中将不同大小的色版分区印刷。一方面充分有效地利用了版面,同时分解了对版过程中印刷的难度系数,另一方面挑选画面中相对比例较大的色块完成首要印制,这样能确保在开始印刷时完成画面的基调。在一些局部的地方运用平口刀,使平整的色块中不一样的变化。

图7-9 《观园》细节


在色调上会在某处用上红绿两种互补色相靠,这也是因突然发现采用低纯度的红绿色搭 配反而更能体现园林中若隐若现、错中复杂的“意境美”。印刷时我选择了对比柔和的色调,尽量不在画面中出现艳丽、沉重的颜色,这样的画面更能带来的是一种平易近人的感受。同时将套色木刻的印制方式与水印木刻的鋀版相结合。

图10 《观园》138cmx106cm 水印木刻 2019


《谧语》系列是我的研究生毕业作品,我的重心点还是通过饾版的方式呈现我想表达的图像与意识。

图11《谧语·一》30x80cm 水印木刻2020


作品由很多的小景组合而成,景点的安排中又代表了各自的内涵与意境。《谧语》系列在手稿绘制时我想营造出看上去比较轻松的画面,通过园林低处植被与空间关系表达我看见的园林中的灵动性与活泼。

图12 《谧语·二》30x80cm 水印木刻 2020


园林有时会让人觉得复杂曲折,从高处看去是一片屋檐与植被互相遮掩,平时游览时所看见的也是它精美的亭台与假山呼应以及曲折的游廊显得严肃与过于精致,而少有人在意它 的墙边与植物、湖水与植物交接的景象,因此我想用一种非常态的视角构图表现园林不一样的美感。再者《长物志》中写到“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林水石,最不可无。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水与石两种元素在园林中具有的重要的位置,因此在画中采用了似乎有意排列的顽石,一条溪水缓慢流淌而过,一截窗门与斑驳的墙体,地上的杂草丛生与池中生长出的一颗歪倒了的树,画面静谧却不冷清反让我生出一丝温暖如沐春风与熟悉的情意。与之前《观园》不同的是在色块上,我有选择性的做叠色效果,也采用一整块色块平铺的方式将空间虚化,在一种似与不似之间寻找平衡。

图13《谧语·四》30x80cm 水印木刻 2021


通过对园林的局部景象的创作以及关注园林中的幽僻处更能发现园林最本质与纯朴的美,这些地方透露了园林中的活泼与灵动的景象。


图14《谧语·五》30x80cm 水印木刻 2021

中国绘画内容自古以来“真性”历史一说,它不同于书写的历史,也非具体的历史现象,而是人在体验中发现的、依循生命逻辑展开的存在本身。陶渊明有一诗云“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强调的就是穿越知识密林,拨开历史云雾,去寻找人最真实的生命冲动。我的 绘画里总会有一种稚嫩、缺一的感觉。所谓“大道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而人遁其一”, 我需要认清承认我自身的局限性,但我也认为这或许是我绘画的“真性”,凡事不求满的心 境,去探索绘画的可能性。


图15《谧语·六》30x80cm 水印木刻 2021

自2021年毕业后我的身份也由学生转向老师,我创作的时间也无法固定,我曾经的创作,总习惯于将草图画到尽可能详细,便于后期的分版处理。我也花了很长时间去调和工作与创作之间的关系。在这几年里我总能感受到时间对生命的挤压,每日的经历往往与个人的 节奏不合拍。这些时光,我试图找寻画家恽南田说的“意象在六合之表,荣落在四时之外”, 在自身原有的技术与感知里深挖下去,创造解除时空限制的作品。2023年我开始着手于《琉璃世界》的系列创作。

《琉璃世界》系列中,我开始使用宣纸进行印刷。宣纸相较于水彩纸更易于晕染,做出的变化也能更加丰富,最基础的技术就是掌握水的控制,可以追求更多的水的印痕的变化。在技术上最大的转变是从“版”走到“画”,《琉璃世界》系列不再拘泥于多层叠版,减少饾版的次数,更多采用在木板上“即版即印”。从而更整体的去体现水印木刻的神秘力量,尺幅的扩大能让观者更好地体验静谧幽深的情境。画中我会在以蓝色为基调的大面积画面中,在某处安插采用小面积的跳色,轻轻打破平静的画面、也会放置于画面基地相反的物件,产生东方式蒙太奇的“意境美”。


图16《琉璃世界》水印木刻 154x86cm 2023年

图17《琉璃世界》印制过程(一)

中国古代传统的艺术观念追求的是“天趣”。“天趣”说到底是一种同天地不朽的趣味,是打破天地规则,却又能和谐相处的存在。园林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纲领,我认为水印木刻创作依然如此,去超越时间、空间以及媒介本身的束缚,将技术与图像融合为一体。艺术与其说是彰显自我,更像是毫无痕迹地加入天地的秩序。

图20 《琉璃世界·旧石》作品细节(一)

图21 《琉璃世界·旧石》作品细节(二)

图22 《琉璃世界·旧石》印制过程


最后的结尾我想引用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牟复礼(Fredrick W. Mote)的一段话,“中国文明不是将其历史寄托于建筑中……真正的历史……是心灵的历史;其不朽的元素是人类经验的瞬间。只有文艺是永存的人类瞬间唯一真正不朽的体现。”这是中国艺术的独特思想,也是我创作的风向标。

 

 


刘晓鑫
Liu Xiaoxin
1994年生于重庆,

2013年--2017年本科就读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

2018年--2021年研究生就读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

2021年至今入职江苏省盐城幼儿师范高度专科学校

2022年获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作品参展情况:

2023年,作品《琉璃世界》入选第二十五届全国版画作品展,江苏南京江苏美术馆;

2023年,作品《观园》受邀参加全国首届延安木刻版画双年展,陕西省延安市;(版画)

2023年,作品《女将》入选江苏省首届综合美术大展,江苏宿迁;(水彩);

2021年,作品《谧语》入选江苏省第八届新人美术作品展览,江苏南通;(版画)

2020年,合作作品《太阳出来喜洋洋》入选“脱贫攻坚 艺术助力”--重庆市美术作品展,重庆;(版画)

2019年,作品《观园》入选2019年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暨“学院的精神.视界”十大美术学院研究生优秀作品展,青岛;(版画)

2019年,作品《观园》系列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版画作品展,四川成都;(版画)

2019年,作品《观园》系列获得“向祖国献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第七届重庆市美术作品展暨第十三届美展重庆送选作品展三等奖,重庆,罗中立美术馆;(版画)

2019年,水彩作品《孟屯记》系列入选“百年百校百村--中国乡村美育行动计划”,重庆;

2019年,版画绘长江-青春心向党主题版画创作作品《西陵峡》邀请入选“青春.足迹--我和我的祖国”全国艺术院校学生主题创作展,重庆;(版画)

2019年,作品《观园》入选江苏省“家国情怀--庆祝祖国七十周年全省美术书法优秀作品展”,江苏;(版画)

2018年,作品《有山有水有人家》入选《庆改革开放40周年--重庆市美术作品展》,重庆;(版画)


 

版权所有 2007-2024 中央美术学院 Copyright © 2007-2024 CAFA.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70723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