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接触水印木刻是大三系选时上顾亦鸣老师的《中国传统雕版与饾版印刷》和《木版水印》两门课程,第一次接触水印木刻我就对这个版种产生了巨大的兴趣。我有一个做木匠的爷爷,在他的木匠房里有各种各样的刀具和木头,所以当我在传统版画工作室里,看到周围的木板和桌上的木刻刀,亲切之感油然而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感受到水印木刻的独特韵味:印刷时,通过充分控制水的特性,作品既可以有浓淡晕染的水墨味,又可以形成苍劲有力的印痕印记。这种灵动多变让我对水印木刻情有独钟,因此在本科毕业继续攻读研究生时,我选择报考了顾老师,以继续进行水印木刻版画的创作。
我第一次正式做水印版画创作是从本科毕创开始,创作中我持续关注的是人的情绪变化。尽管各个作品的画面形式表达不同,这期间无论黑白、彩色,简单亦或复杂,都是我对版画创作的探索,在一幅幅作品中不断收获、积累经验,逐渐形成自己的创作语言。
图1 毕业创作《觅光者》系列 现场图
图2《寻》水印木刻80x60cm 2022
创作《觅光者》系列作品的创意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我想描绘人处在某个空间中的孤立、疏离感;其二是表达基于自身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当时我正处于本科毕业之际,即将离开校园生活,步入社会的无措感使我非常迷茫,相信很多同龄人跟我一样有这种感受,由此引发了关于这个主题的创作。
图3《踪》水印木刻 80x60cm 2022
觅光者画面中的镂空形象经历过好几次推敲,这种镂空形式最开始来源于我和朋友在博物馆看到的巨大的恐龙化石,恐龙的骨架像一个镂空的雕塑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迎面扑来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沉淀,以及时间如白驹过隙的流逝,这也最终演化成我的作品《觅光者》中的人物形象。
图 4 觅光者造型探索过程
图5 觅光者造型最终版
图6《迹》水印木刻80x60cm 2022
可以看出早期人物造型的探索中,笔触是比较凌乱的,最终稿确定后更干净利落。条条框框的背景既是束缚又代表着我对画面理性的思考。我希望画面中的人物是有力的,而不是软弱的,就算是被环境所桎梏也坚忍不拔。读研作为我学习水印木刻的一个转折点,对处于本科毕业在即的那个时间点来说,步入社会的那种迷茫被冲淡了,感觉自己沉静了下来,没有浮躁感,想尝试描绘生活中的小确幸。
图7《少女的遐想-1》 60×45cm 水印木刻 2022
图8《少女的遐想-2》 60×45cm 水印木刻 2022
图9《少女的遐想-3》60cm×45cm 水印木刻 2023
从本科到研究生期间的不断学习,水印木刻在我看来是谨慎的、有序的,也是克制的一种艺术媒介,我在慢慢地分稿、过稿、刻板、印刷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过稿时尽量减少误差;刻板时每一根线条都要做到流畅;印刷前要做好所有繁杂的准备工作。大家常说水印木刻三分刻七分印,在一张一张作品的产出中,我深刻认识到印刷的困难性。板和纸的湿度、印刷时压力的拿捏,这些好像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揣摩与体验,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只有在不断地实践中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手感”。
图10 《起居录-1》40×30cm 水印木刻 2023
《少女的遐想》和《起居录》都是以女性为创作主体的生活图卷,她们或在眺望、或在沉思,以一种闲适愉悦的状态呈现。她们处于一个看似真实但又扭曲的空间,直线与曲线的碰撞、点与线面的结合、人物的沉闷与环境的温暖形成矛盾感。画面多以渐变的色块构成,同时叠加温暖的光影和植物,使作品增添一丝生机。
在《起居录》的画面中我特意增加了一个方形边框,灵感来源于照相机,我们经常用相机定格某个瞬间,又常常被困于某个空间。框里框外,有冲破现状的我,也有冲进框内的光亮,这些作品旨在展现女性生活的多样性的同时也让我们对生活充满希翼。
图 11《起居录-2》 40×30cm 水印木刻 2023
图12《起居录-3》 40×30cm 水印木刻 2023
说起摄影,我时常记录美好的瞬间,把这些频繁记录的行为当作日后作品的素材,相机的框里框外潜移默化的使我在创作时获得灵感,从而创作出《起居录》。我想摄影的意义应该就是将本该流逝的瞬间定格成了永恒,用画面来讲述故事,捕捉生活中舞动的光影。打开我的相册是杂乱无章的图片,我什么都记录。这些图片在不同的时间、地点、角度拍摄,使用的不是专业的设备,也不强调构图光影多么的复杂,只是在用心发现身边的美丽,用光影留住美好的事物,是个人情绪的宣泄,是自我的表达,读过的书,走过的路,会映射到每一张照片上。对于爱拍摄的我来说,生活中的小确幸或许就是在不经意间捕捉到一张十分满意的照片,会有一种惊喜的感觉。
图13 摄影作品
图14 摄影作品
两套系列作品如果把他们拼在一起来看视线是有韵律的(如下图),这也是生活的节奏,所以在画稿时我就有意对画面构图进行编排,它们主题相同、形式相同、内容一致,这也源于我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个人体验。
图15 创作全景图
画面中有很多曲线的地方,使用双面开刃的拳刀刻版走线的时候不会遮挡视野,因为刀的前端与后端有高度差,这也是为什么在刻各种线条时我更喜欢用拳刀,而不是斜刀。在走刀的时候是需要克制的,不能过快,因为刻得快的时候会有惯性,这很容易让你刻得不准确、多刻了或者少刻了,还容易划到其他地方,对版面造成划痕,少刻了是不要紧的,还能补一刀来弥补回来,但是多刻的这一小块你很难补上去,在印制时候就会形成一个空白的缺口。下图就是在刻板时走刀过快,导致一块形状被刻掉了,通常这种细小的木条很难粘上去,在印刷时就会反映在作品上,就算是对版对齐了,也没法来弥补这个缺口。在最近的创作《热烈》中,我也有新的感受。
图16 双面开刃的拳刀
图17 刻板的失误在印制时展现的问题
画面中的火焰整体看起来是躁动的、活跃的,我通过四层分版晕染完成我想要的渐变效果,火焰周边预留空白的线条展现它的动,而台灯是伫立在那,是静止的、忧郁的。我们能够很直观地看出灰色的台灯与明亮的火焰背景形成的强烈对比,它同样映射着生活中心情的灰色地带,需要用内心深处的热爱去感染,生活不能失去这一份热烈。
图18 热烈 水印木刻 75×55cm 2024
从《觅光者》到《少女的遐想》、《起居录》,再到最新的《热烈》,它们既有差异又有联系,都是关注人的情绪,都是展现当下很多年轻人的生活状态:有短暂的迷茫,更有对生活美好、安适的渴望。每个系列作品的色彩、形式变化都是为内容服务的,材料的选择和运用都取决于画面表达的需要。对于我的版画创作,我觉得以后有无限可能,不拘泥于既定的框架与模式。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表达我所想表达,描绘我所想描绘,来源于生活又不等同于生活。
周甜甜
Zhou Tiantian
2018-2022年本科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
2022-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在读研究生,师从顾亦鸣教授
2018年《冰山一角》入选“生生不息—康大奖学金”系列展览并获三等奖
2019年《囥》入选广州美术学院造纸作品展
2022年《冰山一角》、《鸟宿池边树》等8幅作品于广州美术学院收藏
2022年获广州美术学院“优秀毕业生”荣誉
2022年《觅光者》入选“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展”
2022年《觅光者》系列入选大学生艺术博览会
2022年《觅光者》系列入选“首届大学生加密数字艺术国际作品展”并获得“2022年中国加密数字艺术新锐青年艺术家”银奖
2023年《少女的遐想》入选“水木菁华——第二届亦雅·中国现代水印版画作品展”
2023年《Seek》入选“未来版画·第五届塞尔维亚三年展”
2023年《起居录》入选“第十届广东省版画作品展”
2023年《少女的遐想》入选“巾帼绽放-2023广东女画家协会优秀作品展”
2023年《起居录》入选广州美术学院“首届绘画艺术学院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