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创动态
Latest News
新趋向&关键词|陈茂山:传统与观念
来源: Art 陈琦 时间:

本次论坛我将从自身创作和创作时的思考出发,阐述一些我对“传统”和“观念”这两个关键词的理解。我的第一个关键词是“传统”,具体来说是对于传统图式在当代水印版画创作中的思考与尝试。水印木刻是版画中的一个重要版种,一直以来,水印木刻深深的扎根在中国的文化血脉中,见证了审美的变更及文化的发展。我对于水印木刻的媒介语言有着天然的情感,水印木刻从工具的选择与准备、制版的工序与选材,再到印制的技法与媒介,都带有浓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的文化基因。对我来说,水印木刻不仅是作为一个版种而存在,更是对文化传承的载体的选择。

水印木刻的表现语言是独特的,在印制作品时通过对水的掌握控制,可以形成丰富多样的表现效果。同时水印木刻因其形成原因,版种语言图示富含传统图式,最具代表性的如山、水、树木等……对这些传统图式进行深入探究之后,我尝试将这些图式运用进我的创作。并且,在创作的过程中,作品和我是一致的,反映了作画时的状态以及当时的所思所想。

创作这张作品时我正处在一个较为茫然的阶段,对于传统绘画符号该如何运用以及怎样将传统绘画符号同当代的审美语境相结合是当时我所思考的问题。通过与老师们交流后,老师们的观点和见解帮助我整理了思路,传统绘画符号在当代的继承与发展方面更多的仍是文化观念上的,单纯的符号使用会流于一般认识,当代对传统的理解应该建立在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上。

 

 

图1 《山言·寻心》水印木刻 50×125cm 2020年


基于这些思考,在《山言·寻心》中,我尝试将所理解的传统绘画符号中的山的形象运用进创作中,山是画面的主体,同时在创作中运用大量的过渡、渲染的技法,对图式既定内涵和形象的思索,结合水印木刻的特性,在作品中营造一个清旷、静谧空间。

 

 

图2 《山言·不渝》水印木刻 40×100cm 2021年

 

这张《山言·不渝》是在上一张的基础上,对于传统绘画符号中“山”的再一理解、表现。在原有技法使用的同时,在部分区域破开了固有形象的限制,让整个画面更加融合,同时依据自我的认识和想法,以错位、再构、叠置、变形等一系列的抽象表述和意念演绎的状态,尝试表现山这一形象所包含的深刻含义。

随着对传统绘画符号中蕴含的文化的深入研究学习,作品如何更好的体现绘画符号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如何更好的体现自我的思想观念是一个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做了一些尝试,也与老师们进行了多次交流。

 

 

图3《风华正茂》水印木刻 40×100cm 2021年

这一张《风华正茂》是所做的尝试之一,这张作品中所表现的是三月份外出采风时一路上看到的景,当时见到这片景时正值春天即将到来,万物正准备从寒冬中复苏,它们所体现的生机深深的触动了我。

于是我想将景物中蕴含的生命力同传统绘画符号相结合,希望通过现实的景和既有图示相结合,更好地体现绘画符号的内涵,以此来获取一个更好的效果。但是从作品最终的效果来看,由于创作过程中过多地关注现实的景,虽然一定程度上使画面更加丰富,但是缺少了主观的处理。

 

 

图4《山言·不息》水印木刻 120×90cm 2021年

 

这一张《山言·不息》是吸取上一次实验的经验,加强了对于画面目的性的表达,画面主体由山和两侧的水纹组成,山和水是地球上最雄伟的自然景观,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两大物质基础。在中国人几千年的生活和文化意识里,山水伴随中国历史发展,占有重要的位置。清朝学者张潮的《幽梦影》中提到:“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这说明,山水即道,除了是自然景观外,还是中国人的精神符号。

如今,在基于当代的时代背景下,老师和前辈们以具有当代审美的眼光来思考水印创作的意义,作品中表现出对历史⽂化的当代反思和对个体的自我体察。同时,这些作品通过对视觉空间的重新架构,对固有形象的有意破坏,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

对我个人而言,通过以上的创作和尝试以及平时和老师的交流,现阶段我得到的体验和对于接下来创作的想法是如果在创作时将思维扩散,将自己放在一个更加深远的维度上去思考,那么如何去运用传统绘画符号的表现形式不是最重要的,他们只是画面的元素之一,而不是画的主体。同时在创作时注重主观意识和作品目的性的表达,体会传统图式所蕴含的文化,并对传统图式的当代转换问题一直保持着思考。

而对第二个关键词“观念”的理解,我将从自己平时创作学习中对于在艺术创作中观念的重要性思考出发,艺术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复杂因素影响的结合,它受艺术家所处社会现实的影响,是现实社会的映射,同时也是文化传统以及外来文化交融的产物,并且艺术家的自身文化修养也会对艺术观念的产生造成影响。

随着社会发展带来的这一些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版画作品突破了原有的风格和表现形式,是中国传统画种及其内涵的艺术精神,从审美价值上的提升到本体语言的回归。这一转变在当时版画前辈们作品中多有体现。表现众多大自然优美的景致还有这些愉悦的情感,比如力群先生的作品《林间》和陈天然先生的作品《瑞雪》等。

 

 

 

图5 力群 《林间》

 

图6 陈天然  《瑞雪》

 

他们的作品从生活化的角度展开,将林间追逐的小动物和这些辽阔的自然风景,这些鲜活生动的生活场景以及自身的感受带入到了作品中,给观者带来了一种生机勃勃、趣味盎然的这种轻松新鲜之感,同时开始探索画面上的构成因素,从具像向着抽象和装饰性的方向演变。

随后新的思潮出现也在推动版画家们进一步展开对于版画的艺术语言的探索。作品追求形式美感,同时它注重个人审美的表达,形成了自主的观念语言。这些作品的自我意识和情感表达的观念得到了增强。作品注重个体语言在艺术创作中的价值。提升了对于生命的体验,对理性的追求和记忆上的探索。转变了以往的视觉方式和图式结构,对以往的造型体系与色彩模式做出取舍。

 

 

图7 陈琦  《立春》 水印版画

 

在陈琦老师的作品中,每个节气都是对自然的深切回应,作品中蕴含着时空的因缘变换,对生命的深刻思考。正如陈琦老师所言,以空间来表示时间的流淌,然后在时间的流淌中来感受生命的变迁。

 

 

图8 万子亮《冬野日记.如镜之一》水印版画

 

万子亮老师的作品中,清旷这一审美意境被充分的体现出来,看似杂乱无章中透露着有序,清新旷达且不显得刻意,运墨如己成,操笔如无为,如石涛所说:“尺幅管天地万物而心淡若无者,愚去智生,俗除清至。”

 

 

 

图9 张放《版画作品之二》水印版画

 

张放老师的作品中,将现实的景经过自身观念的梳理,画中虚实、黑白、清晰与朦胧、独特的技法语言,不仅给观者带来现实景致的欣赏外,更有着广阔的思考空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版画在观念上的突破,我个人认为还应该注重本体创作的根源,它们是本体和分支的关系,本体孕育了观念,观念反过来滋养本体。观念的表达是形式上的意境趣味和形式语言存在的基础,它将艺术之于当下文化的针对性与参与性不断地加强,从而在表现与表达的层次上得到突破,提升到文化的范畴中。

在版画语言进入现代发展以后,版画家对于创作思路与艺术考量更加明确。对我个人而言的话,我认为对于创作时的观念表达是将自己对生活的认知转化为特定的语言符号,通过自身的艺术观念将其表达出来,形成与观众的对接,让观者感受到画面带来的情感表达,并且在我将来的创作中对于作品观念的表达还应当注重话语体系的建设,避免过于地去追求感官上的刺激。同时还应该要加强作品与文化的联系,避免过于主观的表达,使作品成为了一种孤立的语境。

 

 

 

 

陈茂山

Chen Maoshan

本科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版画系,现为南京艺术学院版画系研究生

参展记录:2018年  江苏省青年版画家作品展;

2021年  中意青年艺术双年展;

2021年  “游吟东方”国际展;

2021年  时代风华--第五届江苏省高校美术作品展;

2021年  国际水印版画邀请展

 

版权所有 2007-2024 中央美术学院 Copyright © 2007-2024 CAFA.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7072388号-2